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泰国华人马嫣:海外华文教育“爱”字要当先

2014年08月25日 1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8月25日电 题:泰国华人马嫣:海外华文教育“爱”字要当先

  作者 陶煌蟒

  “海外华文教育处处离不开‘爱’字,如果一心只为求生存而办学,就难以推动华文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泰国华文教师工会副主席、《星暹日报》副总经理马嫣如是说。

  第十四期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业研习班近日在北京举行,期间马嫣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

  1998年,一项中泰农机交流合作项目把远在辽宁大连的马嫣带到了泰国的巴吞他尼府。英语专业毕业的她原以为能大展拳脚,没曾想脚跟还没站稳,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项目搁浅了。

  “我一直都很向往泰国的人文环境以及古老的佛教文化,感觉这里处处透着‘暖’气。”马嫣说,出国前自己已经经营了一家业绩不错的贸易公司,可物质的享受却带来更多的空虚,之所以卖掉“家当”出国发展,为的就是谋求精神上的满足。

  “由于两国的民间交流缺乏,许多泰国人不了解中国,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落后。”马嫣回忆说,自己在向泰国农业部长的生活秘书介绍中国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中国真有那么好,你还来泰国做什么。”

  一向好强的马嫣选择坚守在泰国,等待合作项目能重新启动。她一边学习泰语,一边寻找其他投资项目,还利用业余时间去寺庙做义工。“我与寺庙的缘分,也正好促成了我与华文教育的缘分”。

  经寺庙的义工朋友推荐,马嫣开始在一家语言交流中心教授汉语。“当时来泰国投资的中国人逐渐多起来,当地人也改变了对中国的旧印象,开始重视华文教育。”马嫣发现,华文教育在当时的泰国有良好的前景,但家庭补习式的教学不仅时间不固定,而且一旦客户爽约,将打乱其他学生的教学安排。因此,马嫣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2003年,马嫣成立了自己的语言交流中心。她一直强调,无论学员多寡,“爱”要当先,不能只为图生存做教育,要根据不同学员的需求整合出不同的方案。“只有‘接地气’,才能用最简洁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为了扩大华文教育在泰国的影响力,2010年,马嫣加入星暹日报有限公司,为华裔董事长郑芷荪操刀改革。她说,读者群单一、发行量少、可读性差,让一份泰国最古老的华文报刊面临倒闭。

  “必须开设一个可供交流华文的平台,满足泰国日益庞大的华文爱好者和学生。”马嫣坦言,华文报纸的内容必须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考虑到与中国国内接轨,“核心内容要关注华人的生活,还应使用简体字,同时要提高印刷质量,告别看完报纸两手墨的时代。”

  2013年,《星暹日报》与中国内地的报业集团签约合作,进而开发运用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马嫣亲手主持的《星暹日报》文教周刊颇受泰国华文学习者的欢迎。她的学生中既有泰国政界领袖的子女,也有华社侨领的家庭成员。

  现如今,马嫣还利用泰国的视听媒体来录制华文节目,她说,“在推广华文的道路上,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做义工,既是为了朋友,更是为了两国交流。”(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