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日本“共屋”兴起 欲重新凝聚大和民族

2015年06月29日 15: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6月2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刊文称,日本俗称“共屋”的出租公寓,目前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城市中冒起。这种具有家氛围、有助交流的公寓类型尤其受到刚踏入社会、尚无经济基础的年轻一族青睐,日本社会对“共屋”寄以厚望,希望借此补救网络时代日渐隔阂疏离的人际关系,逐步回归守望相助,重新凝聚大和民族。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俗称“共屋”(Share House)的出租公寓,目前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城市中冒起。“共屋”特点是以较低租金把寝室分租给房客,厨房、浴室以及客厅都属于共用空间。

  这种具有家氛围、有助交流的公寓类型尤其受到刚踏入社会、尚无经济基础的年轻一族青睐,日本社会对“共屋”寄以厚望,希望借此补救网络时代日渐隔阂疏离的人际关系,逐步回归守望相助,重新凝聚大和民族。

  位于东京原宿的综合式大楼“The Share”原是一座屋龄51年的楼房,经建筑师重新打造之后,里里外外焕然一新。这座摩登大楼现在以“共屋”概念出租,排队等待入住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上班族。

  服装设计师后藤纪子(27岁)是其中一个租户。她告诉记者,有了这种共居楼房,她才得以在高档的原宿区住下来。“我之前住在妈妈家,可是那里距离工 作地点原宿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由于经常工作到深夜,我只好在外头租房。但是,在原宿租一套有卧室、客厅、厨房的迷你公寓,最少要18万日元(约2000 新元),以我的薪水,实在是无法负担。现在,以一半的价钱就能住在这里,我觉得太幸运了。”

  房间面积12平方米到20平方米

  The Share共有六层,有64个单人房,每个面积为12平方米到20平方米。后藤租了个小房,月租10万5000日元(约1100新元),不含水电费,租约两年。

  虽然房里只摆得下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和一个小电冰箱,但她认为,足够了。“我只要有个睡觉的空间,其他的可在共用空间进行。如在顶楼有舒适的大客厅和食堂,供我们聊天和接待客人。公寓还设有一个迷你视频室和小型的图书阅览室。”

  The Share负责人三上纯治受访时说:“许多年轻人闲暇时都待在房间上网不肯出门。这里的房间面积小,有利于改变这些宅男宅女的生活习惯,希望住客多加交流,形成互动的社区。”

  大楼里的厨房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住客基本上无须自备,虽然厨具共用,但每名住客都用小塑胶盒子装自己的调味料,摆放井然有序,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

  当问及对于入住者是否有所要求时,三上回答:“这毕竟是个和60多人同住的场所,入住者最重是要有公德心,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也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我们每星期只负责清洗一次厨房,平时都得靠住客自行打理。”

  辟办公楼层出租创业者

  The Share早期是一家企业的职员宿舍,日本出现经济泡沫时,改成高档公寓出租,后因经济持续不景气,高档租客减少,又改建成现在的大众化“共屋”,大多数租户是在附近工作的单身上班族,女性占了六成,男性四成。

  除了出租房间,这栋大楼还有一层辟为办公室,共有十多个小间,专出租给创业者办公。

  从事广告制作的宫田照久在这里租了间办公室,他告诉记者:“这栋楼是我生活的全部空间,我每天上楼就能办公;需要和顾客商谈时,就使用这里的会客厅,楼下还有咖啡馆和餐厅,非常方便。”

  住“共屋”不再寂寞

  日本房产事业局的报告显示,日本开始有“共屋”型租房是在2000年。这类租房15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房租偏高的东京市区最为流行。截至去年,东京市区已有超过2000个大小型的共居公寓。

  记者走访共居公寓时,发现这些住客有个共同点,就是人人都挺健谈。有人直言,住“共屋”不再寂寞。出于对自身安危的考虑,许多日本单身人士也渴望在生活里有一些能守望相助的朋友。

  一名女住客说:“以前住在私人公寓,回到家一个人也没有。现在不同了,总会有人在‘家’。我们一起烧菜,一起用餐。一个人在东京,家里人常担心我的安全,现在我似乎又回到了大学时候住宿舍那样,交到了许多好朋友。”

  共屋概念与旅日外国人有关

  在日本,租房的门槛很高,除了须预付约四五个月房租作为定金,房东还要看入住者的收入来决定租或不租。此外,租房者还须有担保人,以确保租户准时交房租。“共屋”公寓方便许多,其经营方式如月季旅馆,只要付一个月的房租,就可入住。

  有报道指出,日本之所以出现“共屋”,是因为雇佣形态有了转变。以前经济好时,日本人大多全职受聘,现在的公司企业则有将近半数员工,属于契约式的派遣员工或临时工。

  房屋经纪松村爱里受访时说:“日本大部分房东都不愿意将房子租给派遣员工,也不太愿意租给留学生或外国人,觉得在收租时有风险。

  “其实,共屋概念的出现与旅居日本的外国人有关。上世纪90年代,有房屋中介因为同情外国人难租到房子,于是以公司名义作担保,租下一些旧公寓后转租给他们。

  “此外,一些日本人出国背包旅行,回国后怀念住在青年旅社的感觉,有不少也搬去与外国人一同居住。20多年后的今天,日本的共屋者中,日本国人占七成,外国人仍有三成。”

  “共屋”主题纷呈

  共屋越来越普遍,“特色”共屋随之出现。

  共居公寓顾问笠井信行指出:“共居概念是因为市区租屋昂贵才得以推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业者发现,租户在寻找共居房时,大多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于是,近期也出现了一些具备特定主题的共居公寓。”

  江东区一栋“铁道迷”公寓,住户多是喜欢坐火车四处旅行的人,他们每个月都举办一次郊游大会。世田谷区的一些共居公寓则按职业招租,比如把创意工作者集合在一起。

  两年前,日本电视台制作了一部名为《排屋》的环境剧,剧情围绕着四名男女,他们原互不认识,后来住进同一座公寓,还发展出了感情。

  这部电视剧为日本单身男女居住共屋提供了“示范”,现在东京市内有一座可供90人入住的大型共屋公寓,被认为是可促成好姻缘的地方。

  一名31岁的女住客说:“这里有90名住客,大家的年龄差不多。饭厅和厨房都是共用的,即使是不爱交际的人,住进来后都会变得特别健谈。住在这里交朋友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谈到姻缘,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不来电也没办法。倒是觉得朋友多了,不必以结婚来排除寂寞了。”

  “共屋”唤起守望相助精神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越来越多人埋头于网络世界,与人谈话的机会相对少了,人与人的隔阂越来越大,共居公寓走俏或许能对此起一些抵消作用。

  日本人现在不但喜欢“共居”方式,还进一步把这种居住理念延伸到日本社区,唤起人们守望相助的精神。

  一个名为“亲子家”的共居公寓,住了20多名年轻单亲妈妈。负责运营的是家托儿所,它在招房客时就标明要支援单亲妈妈。为了帮助独自挑起生活重担、养儿育女的女房客,公寓提供轮值保姆,协助单亲妈妈照料孩子。这么一来,妈妈们有了能保护她们的温暖大家庭,不再孤军作战。

  义工团体推动老人共屋

  一些民间义工团体也在推动与老人同居一屋的共住活动。

  东京的光丘组屋区,住的大多是年龄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为让这些组屋区重现活力,附近的一所大学经常派学生到老人家里进行慰问。此外,这个社区还让家在外地的大学生免费入住,顺便照顾老人家。

  随着日本人口减少,租房业近年来也变得不景气。据官方数据,日本公寓去年的空房率为19%,每五个租赁单位就有一个空置。旧公寓展开恶性竞争,一些被改为廉价房屋,用木板隔间,面积只足以在地上打个地铺。

  有媒体记者潜入东京一家月租3万日元(约330新元)的共居房,揭露其多处不合规格,如果发生地震,倒塌的概率极高。因为是木板楼板,上下层只要有 人走动,都会听到咯咯的声响,无法安睡。日本国土交通部门虽然已针对这些不合格的共屋公寓进行管制,但仍有一半以上属违法建筑。

  廉价共屋使用者多是外国劳工和贫困老人。上月,工地居多的川崎市就有家破旧的旅馆式共屋住宅发生火灾,九名老人被烧死,后来查明他们都是领日薪的建筑老工人。

  这种简易旅馆式住宅,日租500日元(约8新元),住在那里的老人,大多在年轻时当建筑工人,因为没有固定的收入,老了以后也没有安身之所。这种旧式旅馆设备极为简陋,房里没有空调,住户得忍受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寒冷。

  参与救护老贫工作的圣学院大学教授藤田孝典,在火患后对日本的房屋政策提出了严厉抨击。

  他指出,日本不断建造新房,民间业者也将旧式房屋翻新后出租,两种做法都是为了牟利,以高价卖出或征收更高的租金。如此下去,民间业者排除老贫租户的情况会更显著。当局没有保留足够的公房供应贫困阶层,可预见的是日本街头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流浪老人”。(符柷慧)

【编辑:官志雄】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