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丰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减乘除”算出幸福账

丰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减乘除”算出幸福账

2021年10月25日 1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丰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减乘除”算出幸福账
    图为丰都县红友王红心柚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红心柚果园。 彭国威 摄

  中新网重庆10月25日电 题:丰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减乘除”算出幸福账

  作者 彭国威

  仙女湖镇一种植大户的苹果桃去年口感发酸,经过近一年的精心“调理”后,香甜味又回来了。

  “没想到罪魁祸首是土壤钾肥过量!”10月25日上午,仙女湖镇的这个果园老板喜笑颜开,言语滔滔不绝。

  2020年,这个500余亩的果园,水果因为口感问题,销售受到一定影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果子外形漂亮了,个头更大了,味道却不如以前可口化渣了。

  丰都县农业生态环保检验检测站(简称丰都农环站)专家上门进行土壤取样化验,很快得出结论:土壤钾肥超标。

  结果让这位种植大户懊悔不已。之前,听说钾肥可以提高水果产量,果园在施肥时,盲目加大这类肥料的使用量,最终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按照丰都农环站专家开出的最新土壤改良“配方”,2021年,这个果园在施肥中调整氮磷钾施用比例,减少钾肥施用量,让今年成熟的苹果桃,在消费者那里又得到了认可,种植户也找到了发展自信。

  2019年,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丰都县,成为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地,该县结合自身实际,将相关中央财政、市级配套和用户自筹总计7400万元的资金捆绑,发力打出一套“组合拳”,不仅助推了“三农”发展,更为当地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推行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只是丰都整个示范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末,丰都全县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完成80%,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完成70%。

  车行至三元镇梯子河村,路边一排排柚子树挂满硕大的红心柚,把树枝都压弯了腰。“土壤里缺什么,就‘补’什么;多什么,就‘控’什么。”上千亩的红心柚果园,有700多亩在11月丰收在即,让丰都县红友王红心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世成笑容满面,“测土工作每年都会做,配方也年年会变。”

  为了实现“以点带面”,丰都县采取整乡整村推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验示范模式,综合推出了绿肥还田、肥料深耕、水肥一体化在内的八大土壤保护举措。“先后推动了三建乡整乡1万多亩经果林木,龙孔镇楠竹村4000亩柑橘,仁沙镇永坪寨村1000亩榨菜,兴龙镇春花山村500亩花椒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随行的丰都县农环站高级农艺师彭先容,喉咙刚做完手术不久,声音沙哑的她说起县里改善土壤提质增效的窍门时却不知疲惫,“目前,全县正全力推广有机肥使用,今年里,农户每使用一吨有机肥可以享受600元财政补贴。”

  “刚开始,大家不是很接受有机肥。”李世成解释,主要是现在农村缺少劳动力,平时施化肥,请来的工人左手拿个簸箕右手就能撒肥料,但有机肥较重,甚至得肩挑背扛,没多少人乐意干这活。

  不过,李世成很快尝到了甜头,在专家建议下,果园已经连续三年开展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试验,去年用了约460吨有机肥,今年用量达600余吨。“前些年果树根系不发达,很多肥料吸收不了就流失了。”李世成解释,有机肥能改良疏松果园土质,土壤不板结,果树根系发达了能极大提高化肥利用率,以前每亩地的柚子产量在1吨左右,现在能达到1.8吨。

  大量推行有机肥,这些肥料从哪儿来?过去,作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丰都县农发集团,主要是从东北等地找原材料,然后运回县城加工,费时费力,成本也高,现在实现了就近取材。原因在于,全县抓住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的契机,围绕农业产业链重点在“乘除法”上做文章,完成了整个农业产业的“增链”和“强链”工作,逐步实现了试点“闭环”发展。

  在龙河镇柏木园村,一个近800平方米的农作物秸秆加工厂坐落在宽敞的马路边,进入其间,里面的玉米秆、稻草整齐地堆放在在库房里。“这个点能够覆盖周边6个乡镇,政府对我们有一定的年度收购考核指标,今年计划收购400吨,目前已收购约310吨。”加工厂现场管理员告诉记者,厂房及配套设备资金用的都是财政资金,最后交给企业市场化运作,“我们每年要给村集体1.5万元的场地和设备租赁费,人工和材料费自理,稻草、玉米秆每斤收购价分别在0.35元和0.25元左右。

  这些秸秆在这里进行粗加工后,一部分卖给周边的养殖大户,作为家畜饲料;一部分主要供给丰都县农发集团,进行有机肥加工外销。

  丰都县农发集团工作人员现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以前从外地进生产材料,加上人工和运费等,每吨原料综合需要1200元,现在足不出户完成采购,每吨价格只有800-1000元。

  “秸秆加工产品现在供不应求。”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崔志洪接过话茬,按照解决空壳村产业问题、村里有秸秆、远离农户等选址要求,2019年县里花了三个多月,最终在全县规划了类似规模的加工厂5个,目前均全部投运,总共投资613万元,全年可消纳约2000吨农作物秸秆,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在广袤的农村,养殖业是不少农户致富的另一个重要产业,农村要发展,但又不能牺牲环保,怎么办?丰都县同样给出了优异的答卷。

  近年来,丰都在招商引资中着力做好“乘法”,加倍扶持“环评好,潜力大”的企业,培育引进了恒都、华裕、温氏、德青源等行业“领头羊”,依托实施生态养殖进行示范带动,让生态发展理念真正入脑入心。

  在树人镇大楼脚村1组,占地10余亩的丰都县洋鑫畜牧养殖业有限公司里,通过监控视频,圈舍里的情况一目了然,2400多头生猪长势喜人。

  “整个猪场,圈舍占地仅一半左右,剩下的场地,主要用在了环保处理领域。”公司管理员毛明益说,养殖场采用了异位发酵床技术,圈舍里的粪污直接通过漏缝地板进入下方的收集池,通过管道输送到一旁的加工区,再加上菌种进行发酵,经过干湿分离处理后,干粪加工后每年可以生产约2800吨有机肥,污水则进入处理池处理后经还田管网施用于自家沃柑种植园。

  在洁净的粪污加工区,一台机械翻耙机正在来回作业。毛明益满怀期待地道,养殖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9月投产,第一批有机肥有望在2022年8月份对外销售。

  离这里5公里外,养殖场承包的450亩果园里,成片的柑橘树枝繁叶茂。“通过养殖场管网已经自行完成两次施肥,果园仅今年就减少了4吨左右的化肥施用量。”毛明益说。

  “对于存在污染的养殖户,我们都是‘零容忍’,毫不犹豫进行整改,对拒不按要求整改的交由环保执法部门依法查处。”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秦中发说,这方面用好“除法”理念,全县绝不手软,2018年以来,县里先后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129家,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完)

【编辑:张楷欣】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