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上海航天”60周年:从“白纸起步”到“奔月探火”

“上海航天”60周年:从“白纸起步”到“奔月探火”

2021年08月01日 14:1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上海航天”60周年:从“白纸起步”到“奔月探火”
    资料图: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首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中新网上海8月1日电  题:“上海航天”60周年:从“白纸起步”到“奔月探火”

  作者 郑莹莹 马帅莎 郭超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月1日迎来成立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上海航天从一张白纸起步,到如今参与地月系(月球探测)、行星际(火星探测)的探索,茁壮成长。

  1959年底,为加速中国航天工业发展,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精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指示:“上海也可以搞导弹。”1961年8月1日,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正式成立,奏响了航天人在黄浦江畔开拓的序曲。

资料图:神舟十二号研制场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资料图:神舟十二号研制场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上海航天人,不忘报国初心,铸“国之重器”,赴“星辰之约”,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逐步成长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三大总体院之一,成为中国防务装备和宇航发展的重要力量。

  1962年参加工作的上海航天局原局长苏世堃说,上海航天成立一个甲子,几代上海航天人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在竞争中求发展,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使业务范围从地空导弹仿制起步,发展到弹箭星船器多领域俱全的大好局面,“当年的上海机电二局已发展成为航天总体技术研究院,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科技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上海航天人,我感到光荣与自豪。”

  60年来,上海航天人敢于啃“硬骨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综合发展之路。从风暴一号“一箭三星”,到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一箭二十星”,“上海造”火箭的搭载能力越来越强了;从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首问苍穹,到两代四型19颗卫星助推中国从气象大国迈向气象强国,“上海造”风云卫星跻身世界队伍;从“嫦娥一号”实现月球环绕探测,到“天问一号”飞行4亿公里实现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绕、着、巡”一次成功,在中国航天迈向宇宙的征途中,从不缺上海航天奋斗的身影……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从300公里的载人航天轨道,到38万公里的探月轨道,再到4亿公里的火星探测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火星环绕器总指挥张玉花这些年的工作一直在“变轨”,她说,自己是幸运的,赶上国家航天技术发展的年代,有幸参加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三大工程。在建院60周年之际,她回首自己1990年走出校门来到上海航天的经历,“转眼已是第32个年头,我有幸经历了上海航天后半程的发展,在这里,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负责型号领域的总指挥。”

  工作了30年的钳工张海峰遥想起1991年毕业,他走进上海航天成为一名钳工的情景,“那时,能进入航天工作就是一件‘老结棍’(厉害)的事情,我也立志要为航天事业拼搏一辈子。”上海航天60岁生日之际,作为奋战在一线的“老钳工”,他感慨万千,“手上的老茧和两鬓斑白的发梢提醒着我岁月的痕迹,我赶上了好时候,也坚信在未来,我们能带着自信与担当,砥砺前行。”

风云卫星在轨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风云卫星在轨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伴随着中国航天强国梦的崛起,上海航天的未来同样可期。60年来,从防务装备到运载火箭,从探测卫星到载人航天,从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再到中国空间站拉开建设帷幕,上海航天人的奋斗还在继续……(完)

嫦娥五号交会对接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嫦娥五号交会对接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供图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