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藏族学者寻访三十载重现云南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历史

藏族学者寻访三十载重现云南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历史

2021年07月22日 2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藏族学者寻访三十载重现云南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历史
    图为中共迪庆州委党史研究室原副调研员祁继光。 刘冉阳 摄

  (重走天路看变迁)藏族学者寻访三十载重现云南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历史

  中新网迪庆7月22日电 题:藏族学者寻访三十载重现云南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历史

  记者 缪超 史广林

  盛夏,海拔3200多米的香格里拉进入旅游旺季,独克宗古城游人如织。位于古城东门的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今年新增了一块展览区:支援和平解放西藏,为络绎不绝的游客展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段厚重且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得以重现,是一位藏族学者三十年不懈寻访的成果。近日,中新社记者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专访了这位学者祁继光,他曾是中共迪庆州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

  1941年出生于迪庆的祁继光个子瘦高,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说起他众多的研究成果,最为自豪的当属对“云南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历史的挖掘与重现。

  1950年1月初,中共中央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确定了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但是被分裂势力控制的西藏地方当局拖延谈判,企图以武力阻挠人民解放军进藏。同年10月,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沉重打击了分裂势力,为促进西藏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式签署,宣告西藏和平解放。按照协议,从1951年9月到1952年6月,解放军各路进藏部队先后到达拉萨,进驻(抵)太昭、日喀则、察隅等地。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解放的云南人民还没有摆脱贫困,许多地方的老百姓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为了和平解放西藏,他们倾尽所有,尽其所能,献出大爱。”祁继光说,云南全省出干部、出民工、出粮食、出骡马、出物资,参加抢建兵站、马站,架设溜索、电话线等,迎着风雪、向着雪山、踏着险途,浩浩荡荡地支援西藏解放。

  事后,记载和研究西藏和平解放的史料和媒体报道诸多,也有不少专著。祁继光说,但所见报道和史料几乎很少涉及南路由云南支援西藏解放的情况。

  1992年,他研究和平协商土地改革专题时,翻阅档案无意中发现一些云南支援西藏和平解放的文献资料,于是萌生了调查这一历史的念头。“资料中记载的一个个援藏故事,感人至深。”

  在祁继光决定开展研究之后,却遇到了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时过境迁,很多当事人已谢世或远离云南,找寻不便。”此后历经三十年,他跑遍迪庆、丽江、楚雄、昆明等多地,采访了60多人,将滇西地区上世纪50年代的档案翻了个遍。

  2019年,他将三十年来寻访的内容集纳成一本《为了西藏的天明》书刊,用6万字完整呈现了云南支援西藏和平解放历史。翻开这本书,书中记载了维西民工百里送草、德钦背粮民工顿珠卓玛舍身救粮包、贡山马帮溜索过江等大量感人事迹。

  正在展出的“支援和平解放西藏”展览区内,一张历史图片吸引众多民众驻足。一名运送物资的人员过溜索时差点掉入江中,一名藏胞奋不顾身前去抢救。

  祁继光告诉记者,在当时无公路,生活困难,工具原始的条件下,云南人民战胜重重困难和艰险,以执着的爱国热忱和火热的激情投入修路、运军粮、盖军营、修仓库。全靠人背马驮,将百万斤军粮及物资送到解放军进藏一线,修筑巨(甸)德(钦)公路至德钦县境,修筑人马驿道几百公里,为过境部队提供数十万斤马草及柴禾,为解放军争取昌都战役胜利和进军察隅等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他认为,云南能完成支援西藏和平解放的任务,得益于自红军时期就传承下来的军民鱼水情谊,得益于各族民众同甘共苦团结互助,得益于各族民众对西藏同胞血浓于水的手足情谊。(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