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比利时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站在“革命起点”的中国共产党人

比利时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站在“革命起点”的中国共产党人

2021年06月25日 12:5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共百年华诞)比利时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站在“革命起点”的中国共产党人

  中新社沙勒罗瓦6月25日电 题:比利时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站在“革命起点”的中国共产党人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驱车一小时,来到比利时南部小城沙勒罗瓦,于1903年创建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就坐落在市中心——没有围墙,毫不张扬,几幢外表斑驳的教学楼无声诉说着这所“百年老校”的悠长历史。

图为聂荣臻(左二) 与同学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学习研读的“老照片”。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 供图

图为聂荣臻(左二) 与同学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学习研读的“老照片”。  中新社发 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 供图

  1921年底,作为中国旅欧勤工俭学留学生中的一员,年仅21岁的聂荣臻从法国来到沙勒罗瓦,其后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1922年8月,经同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学习的刘伯坚和熊味耕介绍,聂荣臻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自此走上革命道路,“战友”还包括何长工等先进青年。

  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至今保存着聂荣臻与同学的合影,以及聂荣臻与同学在图书馆学习研读的老照片;中新社记者走访沙勒罗瓦劳动大学,与该校图书馆馆员、历史学者维利·普塞尔(Willy·Pourcel)叙谈,找寻聂荣臻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此求学的印迹。

  救亡图存

  中国旅欧勤工俭学运动于五四运动前后掀起,诸多年轻学子辗转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多国,各种思潮终归于一点:如何拯救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1922年6月,正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就读的聂荣臻给父母写信,痛陈“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疾呼“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

图为聂荣臻与同学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学习研读的“老照片”。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 供图  

图为聂荣臻与同学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学习研读的“老照片”。  中新社发 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 供图

  抱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初衷,聂荣臻选择了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的化学工程系,对此普塞尔表示,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的宗旨是培养劳动者,化学工程系等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而且紧跟行业发展,实践性很强,聂荣臻做出这一选择不难理解。

  根据劳动大学的校规,学生不仅要在课堂学习,更要在实习车间动手操作;学校图书馆保存的一张老照片显示,中国留学生和其他学生一道,围在一台机器前,现场学习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十分鲜明。

图为现在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教学楼。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德永健 摄

图为现在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教学楼。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与此同时,聂荣臻没有停止对“救亡图存”的思考,在校期间除阅读化学专业书籍,还借阅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晚年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总结,从马克思列宁的学说中,“开始认识到,要想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使四万万同胞都能有衣有食,只有建立劳工专政,实行社会主义”。

  1923年春,聂荣臻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3年暑假,聂荣臻离开沙勒罗瓦劳动大学返回法国,直至1924年秋经德国柏林前往苏联。

  “中比”交汇

  谈及聂荣臻的旅比生活,普塞尔介绍,与法国巴黎等大城市相比,沙勒罗瓦的生活成本明显更低,这对于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国留学生而言很有吸引力,另外劳动大学设有学生食堂,大大解决了学生们的吃饭问题。

图为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馆员、历史学者维利·普塞尔(Willy·Pourcel)在校史陈列室介绍沙勒罗瓦劳动大学校史。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德永健 摄

图为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馆员、历史学者维利·普塞尔(Willy·Pourcel)在校史陈列室介绍沙勒罗瓦劳动大学校史。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在劳动大学就读期间,聂荣臻寄住在学校附近一户普通居民家中,形式上如同现在的“国际交换生”。普塞尔表示,中国与比利时相隔甚远,文化差异显著,聂荣臻等中国留学生住在比利时居民家中,如此之近的距离,为他们“了解另一种生活方式和另一种处事方式”打开了一扇窗。

图为现在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德永健 摄

图为现在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普塞尔说,聂荣臻后来曾忆及与沙勒罗瓦居民相处愉快,劳动大学的校史资料也显示,当地居民认为中国留学生勤奋好学,礼貌安静,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很高。

  虽然在沙勒罗瓦度过的时光不到两年,但聂荣臻记忆颇深。他曾说,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勤工俭学生活,是自己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时期,“革命的起点是永远难忘的”。(完)

【编辑:李霈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