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球战疫,习近平为什么说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

全球战疫,习近平为什么说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

2020年04月17日 1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近观中国)全球战疫,习近平为什么说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题:全球战疫,习近平为什么说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

  作者 黄钰钦 李京泽

  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4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

  文章是习近平今年1月至4月期间讲话、谈话、信函、慰问电、与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电话中,有关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内容的节录。分析指出,这篇文章是习近平对于全球战疫的深度思考,再次向国际社会发出团结合作的强烈呼吁,也是对当前全球战疫一些突出问题的有力回应。

  团结合作利于应对全球性问题

  随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确诊病例突破200万,国际社会亟需凝聚应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最大合力”。

  在与外国领导人沟通时,“团结合作”成为习近平的高频词。他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德、中欧展现出团结合作的力量,发挥了正能量”;他对埃及总统塞西说,“事实再次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必须团结合作,共同应对”。

  观察认为,疫情之下,人们普遍感受到“没有哪个人或哪个国家是一座孤岛”,团结合作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最有力武器。

  “国际社会携手抗疫兼具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指出,“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灾难,唯有协作才能战胜;病毒快速传播的特点,为全球合作提出更迫切要求。”

  外界注意到,在前段时间中国抗击本土疫情期间,国际社会支持与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中国正“投桃报李”,积极推进全球战疫合作。中国政府和民间已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批医疗物资援助,向12个国家派遣14个医疗专家组,出口口罩逾70亿只、防护服逾5000万件。

  上述行动不仅是物资援助与抗疫支持,更包含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健称,面对全球性问题,唯有责任共担,方可成果共享。

  团结合作利于打通抗疫战堵点

  面对全球疫情,如何打通合作“堵点”,考验各方政治智慧。

  习近平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化危为机,“以开放合作的实际行动抵御疫情冲击”。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他提出4点具体倡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团结合作是打通‘堵点’的最有力武器。”戴焰军分析称,“中方倡议为全球战疫提供了现实路径参考。”

  中国注重以务实合作为全球战疫提供有力支撑。在与外国领导人通话时,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同法方加强卫生领域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希望各方加强协调和合作,把特别峰会成果落到实处,为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稳定全球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而从具体行动看,中方很多举措都在瞄准“堵点”发力。比如,同周边国家成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举行近百场卫生专家视频会议,毫无保留与各国分享防控诊疗经验,开设向所有国家开放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迄今已公开发布7版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指出,从倡议到行动,中方正力所能及推动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团结合作利于消除污名化“阻力”

  当国际社会面临疫情危机,个别人士却将公共卫生问题政治化,不时发出污名化消极论调,给全球战疫造成干扰。专家认为,团结合作亦是消除污名化“阻力”的最有力武器。

  在与习近平通电话时,多国领导人均明确发出反对污名化、加强团结合作的积极声音。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指出,“印尼坚决反对任何污名化行为,愿同中方一道,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一些人试图在病毒源头问题上抹黑中方的做法不可接受”“中国的行动是对个别国家挑衅和污名化中国的响亮回答”。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早就发出警示,国际社会最大的敌人不是新冠病毒本身,而是导致人们对立的污名化。

  “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利用疫情进行政治攻击只会加剧国际社会分裂的风险。”苏晓晖指出,团结合作是回应污名化的最好方式,可消除杂音进而推动全球战疫更加协调有力。

  戴焰军表示,个别国家推卸责任的“甩锅”论调不时影响全球合作进程,国际社会需发出“将疫情与政治隔离”的呼声。包括中方在内,各方的理性声音将进一步凝聚携手应对疫情的共识。(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