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蕃古道重镇青海玉树的震后“涅槃新生”

唐蕃古道重镇青海玉树的震后“涅槃新生”

2020年04月12日 1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2010年青海玉树“4·14”7.1级地震后,三年灾后重建令当地涅槃重生。至震后十年,玉树再展新颜。图为4月11日拍摄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藏乡新城局部。 中新社记者 胡贵龙 摄  

  中新社青海玉树4月12日电 题:唐蕃古道重镇青海玉树的震后“涅槃新生”

  作者 胡贵龙 张添福 潘雨洁

  信众朝拜千年的文成公主庙,见证了唐蕃古道重镇青海玉树的“前世”,震后藏乡又是何番景象?

  记者爬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当代山观景台,现代而不失传统风格的藏乡新城尽收眼底,远处山顶白雪皑皑,近处山岗藏传佛教寺院庄重殊胜。

“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2010年青海玉树“4·14”7.1级地震后,三年灾后重建令当地涅槃重生。至震后十年,玉树再展新颜。图为4月11日拍摄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藏乡新城局部。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胡贵龙 摄
图为4月11日拍摄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藏乡新城局部。 中新社记者 胡贵龙 摄

  “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2010年青海玉树“4·14”7.1级地震后,三年灾后重建令当地涅槃重生。至震后十年,玉树再展新颜。

  “说是路吧,好像不是路;是路吧,但又不成路。”曾住玉树市西航地区的巴桑扎西,如此描述多年前步行3公里穿越耕地上小学的情景。

  而巴桑扎西口中的西航,已是新玉树城市建设重要片区。

  “震前的玉树,像样一点的路只有两条,现在四纵十六横已是新玉树的城市经脉。”玉树市结古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孙颜红说,“以前谈不上什么城市亮化,现在除了主干道和标志性建筑外,亮化已向背街小巷延伸”。

  玉树市结古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达哇旦周在那次地震中,被埋了3个小时,“没想到玉树建得这么好,比想象中好。”

  “大部分玉树民众曾烧牛粪炉子取暖,供水设施也是简单处理而已”,玉树市市政设施运行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桂家龙说,“现在,玉树的供热、供水、排污的很多设施,配置很高,在藏区首屈一指”。

  桂家龙九年前从甘肃武威老家到玉树,“那时还百废待兴,甚至无处落脚。现在,基础设施甚至比我老家还好”。

“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2010年青海玉树“4·14”7.1级地震后,三年灾后重建令当地涅槃重生。至震后十年,玉树再展新颜。图为4月11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当代山观景台上,民众与新玉树“合影”。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胡贵龙 摄
图为4月11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当代山观景台上,民众与新玉树“合影”。 中新社记者 胡贵龙 摄

  “以前玉树只有一个广场,现在有九个”,玉树康巴小伙昂周江措说,海拔4000多米的格萨尔广场建有音乐喷泉,“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只能在电视上看”。

  身处玉树市,打开外卖平台,除了云南过桥米线、重庆砂锅、沙县小吃、老成都川菜馆等“外地菜”外,装潢考究的藏餐厅里烹调的传统美食酥油糌粑、人参果酸奶、血肠等,亦可线上订餐。

  昔日唐蕃古道骡马队往来频繁;如今常见挂着粤、苏、川、豫等地车牌的车辆。

  “险峻”“崎岖”“不寒而栗”……地震发生后,中新社记者曾在稿件中用这些字眼,描述驱车19小时从青海省会西宁赶至玉树的“生命线”。

  如今,记者眼中曾因气候条件影响通行水平而“靠天吃饭”的“生命线”,已由共玉高速这条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成的首条高速公路替代,而青海海拔最高、世界第六高的玉树机场已进入“5G+智慧机场”时代。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高原地区灾后重建的奇迹”——民众如此感慨玉树灾后重建丰硕成果。

  “现在,玉树市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中共玉树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扎西尼玛对中新社记者说。(完)

【编辑:王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