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抗“疫”观察:破除信息梗阻,推动危机预警关口前移

抗“疫”观察:破除信息梗阻,推动危机预警关口前移

2020年03月02日 1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抗“疫”观察:破除信息梗阻,推动危机预警“关口前移”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张蔚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近日在其微信公号发文比较了国际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文章肯定中国采取了正确的防控策略,同时指出“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本次疫情中,中国实际上错过了早期预警的窗口”。

  危机应对的基本常识是,越早识别预警信息,越能尽快作出科学决策,反之,所要消耗的资源将显著上升。经由此“疫”,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都注意到早期预警的重要性。

  湖北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2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在治国理政所要调动的各类资源要素中,信息的作用非常突出。真实、快速、准确的信息传导,有利于节约各方面成本,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分析湖北和武汉前期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可知,一个关键失误是信息传导不畅。人们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时,应当学到这样一‘课’——畅通信息传导、破除信息梗阻,是危机预警‘关口前移’的关键。”叶青说。

  在实践中,各地应如何提升信息传导效率,进而推动“关口前移”?专家建议,应在四方面“与时俱进”。

  ——执政理念应与时俱进,真正把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叶青分析,从近些年来各地应对危机的部分案例来看,面对预警信号,有的地方政府怕传出去名声不太好,有的担心影响招商引资,有的则过度担心会不会破坏大局稳定,这些想法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不同程度存在,可能会干扰对信息的评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各级政府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要强化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只有将民众安全、健康和利益作为第一考量,才能在重大考验面前做出正确判断和决断。

  ——用人思路应与时俱进,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这是打通信息传导局部梗阻的关键。

  梳理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问责的一批卫健系统官员可知,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并非卫健相关专业毕业,比如,有人学公共管理、有人学计算机,属“跨界”任职。

  “疫情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信息,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储备、缺乏专业能力水平,甚至根本无法读懂其中要害,各地必须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去指挥战斗。各级卫健委负责人、各地分管卫生的副市长、副省长都要懂业务。”叶青说。

  他尤其建议,基层卫健部门在招收应届毕业生时考虑引进更多专业对口的人才,提高专业化水平。

  ——传导机制应与时俱进,让信息发挥预警“前哨”的作用。

  竹立家表示,一般而言基层最早发现预警信号,各地要从源头上畅通真实可靠信息的传导渠道;对于一些社会影响比较大的问题,要加强程序意识加快信息传导,如果哪个关口出现问题,要及时纠偏并问责;要强化政策评估,及时总结传导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提升科学、民主、依法治理能力。

  在中国,有的信息向属地政府报送,有的机构由于实行垂直管理,相关信息由国家部委直接掌握。竹立家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为打破条块分割、强化条块畅通、促进上下联通提供了机遇,各方应抓住机遇共享信息。

  此外,优化传导机制并不意味着只优化自下至上传导路径,也包括对自上而下传导路径的考虑。比如,中共中央2月23日举行了一场“下沉”至县团级的会议,主题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出席人数达17万,不少基层与会者认为这样的会议是基层党员和中央直接沟通的桥梁,希望能继续开下去。

  竹立家表示,此次会议的形式创新表明,中国正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和业态提升治理能力,各地决策者应借鉴这一模式,进一步优化信息传导机制。

  ——责任意识应与时俱进,在日常工作中实时“量化”责任。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地方均明确,未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缓报、谎报疫情,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依据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叶青认为,这一举措为疫情防控发挥了有力作用,建议可效仿他所在的统计系统的做法,把功夫做到平时,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查,对隐瞒、缓报、谎报信息的各类情形设置“量化”处罚标准,对准确报送相关信息的人员进行奖励和提拔。

  “为干部的行为既需设置标准线,也需设置高压线,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其责任意识。”叶青说。(完)

【编辑:卢岩】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