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女医护人员的战“疫”一周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女医护人员的战“疫”一周

2020年02月02日 14:4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型肺炎)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女医护人员的战“疫”一周

  中新社北京2月2日电 题: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女医护人员的战“疫”一周

  中新社记者 余湛奕

  “大年初二我们集体从北京出发去武汉,初三晚上就正式上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军红告诉记者。

2月1日,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负压病房照顾病人。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位于云南省蒙自市,是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之一。为应对疫情,该院启用负压病房,抽调感染诊疗科骨干成员组成专业医护团队,24小时在岗诊治照顾患者,并每日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诊,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制定救治方案。云南省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1月31日从该院痊愈出院。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
资料图: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负压病房照顾病人。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在武汉封城后的第十天,记者采访了北医三院随第一批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出征武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三名女医护人员。

  王军红是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中的一员。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6家在京委属委管医院,抽调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医院感染科专家共121人,组建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并于当天飞赴武汉。

  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临床工作了一周,王军红感慨,抗疫工作刻不容缓,虽然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但作为一名医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去到患者最多、疫情最严重的一线,义不容辞。

  王军红介绍,中法院区开始收治病人的第一天,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12个小时中收治了12名病人。第二天又收治了8名,到现在一共收治了28名病人。“目前病房基本已经饱和,但后续还会增加新的病房,也许还会收治新的病人。”

  医院为这28名患者配备了5名医生轮流医治、13名护士分两班看护。

  “通过治疗,目前一部分患者的体温现已经逐渐复正常。我们也还在观察中,但是否能出院还需要等待做核酸的检测和进一步检查。”王军红说。

  根据国家新发布的新冠病毒的整治规范,结合病房实际情况,王军红所在的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率先推出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将救治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救治水平。如何采集病史,如何制定治疗方案,这些都是医生在交接班时的沟通要点,以便于更快更准确的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最新情况。

  安排居住的地方距离医院路程较远、上下班时需要费力脱穿多层防护服、戴近视眼镜的医生和护士再佩戴护目镜会产生雾气遮挡视线……这些都是所有深入疫区的一线医护人员需要克服的挑战。

  但比起克服自身遇到的这些困难,更紧迫的是要解决患者在住院时的心理问题,照顾他们的情绪。

  “大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心情敏感焦虑,情绪不佳。我们13名护士在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和努力。”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ICU)护士长、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副队长李少云说,比如及时对患者做一些心理疏导,写“致患者的一封信”,告诉病人医护人员始终与病患站在一起,细心看护,一直陪伴,多给他们一些精神力量。

  “医护患同心同德,一起扛过这场战役。”李少云说。

  北医三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袁晓宁在这一周的抗“疫”战斗中,为了工作曾长达30多个小时未睡眠。

  早在2003年的“非典”战“疫”中,作为临床护士的袁晓宁曾在ICU病房工作过。因为有了那次的“抗疫”经验,这次她作为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队出征湖北。

  时隔17年再次站在了疫情的一线,她没有过丝毫犹豫和退缩,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回忆起17年前的情景,袁晓宁说,“当时的条件比现在的差得多,工作量也大得多。但我们最终还是战胜了疫情,这次肯定也一样。”

  她在个人的“援鄂日志”中写道:“武汉,武汉!北医三院来爱你,大北京来爱你,大中国来爱你,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快康复,春暖花开呢?”

  记者问她什么时候能回北京,她笑言:“不知道。不着急。”

  据了解,按照国家卫健委统一部署,2月1日,北京大学三家综合性附属医院组建了第二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由北大医院院长刘新民、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北医三院院长乔杰带队,12名医护、管理人员前往武汉,驰援战“疫”前线。(完)

【编辑:罗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