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义乌外商在中国的第17个国庆节:我要当中国“代言人”

义乌外商在中国的第17个国庆节:我要当中国“代言人”

2019年10月01日 2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非洲商人在义乌:爱吃酸菜鱼 当涉外纠纷调解“老娘舅”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中国70年)义乌外商在中国的第17个国庆节:我要当中国“代言人”

  中新社义乌10月1日电 题:义乌外商在中国的第17个国庆节:我要当中国“代言人”

  作者 奚金燕

  “祝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10月1日,来自塞内加尔的苏拉在朋友圈送上一份“特殊祝福”。苏拉在义乌经商多年,这是他在中国的第17个国庆节。从小商品市场的“掘金者”到涉外纠纷的“调解员”,他和众多“新义乌”人一起,伴随中国的飞速发展,并在其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2003年,在朋友的介绍下,苏拉第一次来到义乌采购五金。彼时,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义乌外贸正迎来春天,小商品市场人流如织。

  苏拉将产品带回塞内加尔销售,所有的采购商都认为他卖得很便宜,他这才兴奋地意识到:“我找了金矿!”就这样,苏拉每月往返于义乌和塞内加尔“掘金”。

  2006年,苏拉干脆把家安在了义乌,也因此见证义乌的巨变。“刚来时,义乌城市很旧,市场也还很小。”苏拉说,义乌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拔地而起,机场、高铁站的建成以及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让他感觉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方便。

  “政府的服务越来越贴心。在义乌,即使是不会一句中文的外国人,也能够顺利办事。”苏拉举例道,义乌政府专门发放了外籍商友卡,让他和家人在看病、就学等方面和当地市民享受同等待遇,“在义乌,我常常忘记自己是个非洲人。”

  如今,苏拉不仅中文“十级”,就连口味、生活习惯也和中国人无异,“每次回塞内加尔,最想念的就是酸菜鱼”。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中国当成了第二故乡,自发当起了中国“代言人”,帮助更多非洲客商来“掘金”,每年经手的货物量约有五千多个集装箱。他坚信,中国发展好了,自己的外贸生意肯定会更好。

  在经商之余,苏拉还成为了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老娘舅”,已成功调解数十起涉外纠纷。“诚信、包容、合作才能让生意越做越大,这些道理都是在中国学会的。”

  “今年我特地回印度考察,希望能够将印度优质的珠宝、零食、饮料等进口到义乌,再推向全世界。”来自印度的客商洛基说。

  洛基也是新义乌人,2007年在义乌创立外贸公司。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义乌进口市场成了新蓝海。洛基相信,凭借义乌市场的影响力、国际贸易环境的便利,进口市场大有可为。

  在义乌扎根十多年,洛基与这座城市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平日经常组织外商一起参加看望孤儿、献血、结对帮扶老人、义务植树等公益活动。

  “到义乌之前,我一无所有,是义乌成就了我。”洛基动情地说,义乌是他的第二个家。作为新义乌人,自己应尽己所能推动这座城市更好发展。

  从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到参与涉外市场纠纷调解,从马路边维持秩序到两会上建言献策……如今越来越多外商在分享中国对外开放红利的同时,将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深度参与地方建设,成为中国发展进程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70年间,义乌从一穷二白的贫瘠之地发展成“世界超市”。每年来义乌采购的外商超过50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