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报告: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京津冀污染防治主要障碍

2019年06月12日 18: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阚枫)12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津冀两地高污染产业比重大、污染排放强度大是京津冀污染防治的主要障碍。京津冀废气排放比较大,大气污染的跨域传输是重要源头。

资料图:北京市房山区环保局开展环境监察执法行动。
资料图:北京市房山区环保局开展环境监察执法行动。

  这份报告名为《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8~2019)》,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完成的关于北京市公共服务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成果。报告对北京市公共服务各领域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在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分析,从APEC蓝、阅兵蓝等多次污染防治的“人工实验”来看,严控燃煤电厂锅炉、停产限产高污染企业等系列措施是有效的。

  “而在2018年3、4月份,京津冀地区在采暖季结束和机动车并无明显增减情况下,因周边地区错峰企业恢复生产导致雾霾现象的频发,再次说明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津冀两地高污染产业比重大、污染排放强度大是污染防治的主要障碍。”

  报告还称,以传统石化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能耗高、排放强度大。京津冀废气排放比较大,大气污染的跨域传输是重要源头。

  北京市社科院市情调研中心副主任陆小成在文章中指出,世界级城市群绝对不能是高度污染的城市群。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从源头上、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加快构建环境优、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

  报告建议,从结构调整上入手,关键是要对津冀部分市县区的重污染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即通过压减产能、规模和就业人口实现减量调整、对部分产业实现外迁转移、对现有产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和低碳技术改造实现绿色转型等,减少或永久关停高污染企业,引导和规划污染区域发展低碳产业,不再依靠临时性、应急性的限产停产,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污染物产生,同时又能确保其经济成功转型。

  报告称,应加强产业的空间均衡集聚,避免过度集聚。要严格控制京津冀地区局部空间的产业规模过度扩张,实现产业规模与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均衡发展,强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职住平衡,避免人口、交通等在局部空间过度膨胀,破解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污染等难题,实现京津冀产业调整、污染防治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

  报告还提出,从转变政绩考核、产业调整、生态补偿等多维度精准施策,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动力转换,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

【编辑:丁宝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