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改革先锋余留芬:“战天斗地”带领村民奔小康

2019年01月12日 1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贵阳1月12日电 题:改革先锋余留芬:“战天斗地”带领村民奔小康

  作者 冷桂玉

  “现在的美丽村庄曾经却是‘穷山恶水’,一锄头挖下去全是石子包,又被弹回来。”回忆起1988年刚嫁到岩博村时的景象,余留芬仍感慨万千。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等100人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余留芬获评深度贫困地区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优秀代表,是贵州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记者初次见到余留芬,身着黑色裙子、深色外套,留着齐耳短发,嘴角有颗痣,和人说话总是面带微笑。很难想象这样瘦弱的双肩扛起了偏远小山村的脱贫致富梦,在她的带领下“盘县火腿”“人民小酒”等当地特色产品飘香世界。

  岩博村位于中国西南乌蒙山区,30多年前,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少数民族占比71%,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当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现状,外地嫁过来的媳妇余留芬开始“创业”。先是走村串户为乡亲们照相,一张照片可以赚5角钱(人民币,下同),随后开小餐馆、小卖部。余留芬成了村里少有的“万元户”。

  2001年,31岁的余留芬被推选为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不当就算,当就要当出一个样子来。”余留芬在心里暗下决心:“当了支书,就要担起责任,一定要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换一种活法。”

  “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全村路不通、水不通、家家户户生活窘迫的现状,余留芬提议在村里修一条“出山公路,引起一片哗然,在当时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很多村民不相信,“这个女支书能够成功”?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余留芬先垫资4万元买钢钎、大锤、铁铲、水泥、沙子和炸药。白天,余留芬和村民们一起在工地上挖泥巴、搬石块、掌钢钎;晚上,她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历经3个多月奋战,岩博村修通了一条4公里长的通村公路。

  路通了,村里怎么发展?这让余留芬犯了难。2002年,村委会几经商议,余留芬通过自己垫资和抵押贷款,赎回了以前村里转卖出去的1480亩林场,并通过间伐木材还清了借款,还获得8万元利润,岩博村赚到了“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岩博村,在余留芬带领下,先后办起了煤矸石砖厂、休闲农家乐山庄、小锅酒厂、特种养殖场、火腿加工厂,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既然选择了,咬牙也要坚持。”这种爱折腾、较劲、不服输的精神,让余留芬在一次次面对资金、人才、市场等困难时,都能找到改变岩博村命运的路子。

  2011年,余留芬看准了村里传承了600多年的传统酿酒工艺,采取“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入股”的方式,引入公司注资重组酒厂。在争取茅台集团的技术指导下,研发推出了“人民小酒”等10多个系列产品,并逐渐畅销市场。

  一村富裕不算富,村村富裕才算真的富。2015年,为了带动其他村一起脱贫,岩博村和附近的鱼纳村、苏座村组成联村,实现“抱团发展”。如今,三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440户1088人减少到现在的27户62人,截至2018年年底,两个村均已实现脱贫。

  如今的岩博村,一栋栋白墙灰瓦小别墅干净耀眼,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很多村民还买了小汽车。村里养殖、酿造、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还搞起了乡村旅游。昔日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的“穷旮旯”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小康村”。

  余留芬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贵州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还是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面对荣誉,余留芬却说,“当时的愿望很简单,既然选择了做村支书,就要担好责任,就是一心想要改变这个村的命运。”(完)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