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年科学家于海军:以纳米递药技术助力肿瘤治疗

2018年12月10日 15: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青年科学家于海军:以纳米递药技术助力肿瘤治疗
    于海军在实验室 汤彦俊 摄

  中新网上海12月10日电 题:青年科学家于海军:以纳米递药技术助力肿瘤治疗

  作者 郑莹莹

  兜兜转转15年,于海军终于还是与药学结缘了。

  于海军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1978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

  说起他从事药学的初衷,不得不追溯到少年时代。十几岁时,于海军家人生病,“那时候医疗条件不好,太晚了,后来我就一直想去读个医科,有些情结在里面”。

  1997年高考时,于海军报考了当时的白求恩医科大学,虽然未能如愿,但后来有幸到内蒙古大学化学专业基地班,学习了应用化学。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走向“医药”。

  2001年,于海军如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始硕博连读,“做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将材料和医学结合起来,我想,没有学上医,没有学成药,这个领域与医药的相关性还是蛮大的。”

于海军指导学生 汤彦俊 摄
于海军指导学生 汤彦俊 摄

  第二次,他徐徐图之。

  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高分子化学博士学位后,于海军继续求学。他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有“药味”的领域不断摸索。留学前,母亲叮嘱他,要专心研究,他一直谨记在心。

  2012年,于海军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中心,这一次,他终于如愿步入药学研究领域。

  这些年,于海军致力于新型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他介绍,在人们口服的药片、胶囊中,活性药物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淀粉、纤维素等辅料;而新型纳米载药系统,是将新型辅料做成纳米尺度的载药系统,让药物实现肿瘤靶向递送,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很多肿瘤化疗药物有毒副作用,药物进入人体后无法精确抵达肿瘤组织,容易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即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何让化疗药物更精准地发挥作用?于海军所在科研团队研究的新型纳米递药系统有望改善这个问题,“最理想的状况是,抗肿瘤药只到肿瘤细胞,不到正常器官。”

  于海军所在团队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构建了系列智能纳米递药系统,克服肿瘤组织和细胞生理屏障,提高药物递送效率,显著改善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

  说到当下中国的科研环境,于海军表示,这一代中国科研人员赶上好时代,这几年去开国际会议时,感觉中国科研人员对前沿方向的把握,是非常及时的。在他的印象中,这些年,中国国内科研加速发展,不管是文章发表的质量,还是科研从业者的数量,都呈指数级增长。

  身处科研发展大潮中,于海军说,在中国学术界,决定性的东西已从经历转变为成果,“即使有国外经历,如果没有很好的成果,也很难找到理想的位置。”

  对于他自己而言,于海军说,自己本来性格内敛,但是在不同实验室呆过后,思想更开阔,胆子更大,更勇于尝试。“有了这些年的经历后,去找不同背景的科研人员合作,心理上没有障碍;大家都差不多,不管是欧洲、美国还是日本的科研人员,讨论学术的时候,共同语言还是蛮多的。”他说。

  关于未来,他说,若能让自己欣慰,那便是两件事:一则,做的研究能有用,应用成果落地,助力领域发展;二则,培养出一批学生接力科研,“学生们选择科研这条路,多多少少有自己的情结在里面,希望能不辜负他们的理想,让他们成为想成为的人。”(完)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