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汶川地震灾区学生的俄罗斯记忆:“海洋”的阳光打开心扉

2018年09月10日 14: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汶川地震灾区学生的俄罗斯记忆:“海洋”的阳光打开心扉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9月10日电 题:汶川地震灾区学生的俄罗斯记忆:“海洋”的阳光打开心扉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在善良和友谊面前打开你的心,请牢牢记住我们简单的口号。就算度过多年,我们会记住‘海洋’的阳光,并大声歌唱。”时隔十年,部分曾在俄罗斯“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的汶川地震灾区学生重返这里进行培训。做为其中一员的中山大学学生李悦,在赴俄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唱起在该中心学会的歌曲《海洋之歌》。

9月初,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几十个学生在成都进行俄语交流、俄罗斯礼仪等方面的培训。10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这群孩子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进行疗养。10年后,他们满含感恩与希望,重返这片爱的海洋。图为学生们齐聚一堂,接受培训。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浪 摄
图为学生们齐聚一堂,接受培训。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坐落在俄罗斯远东滨海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四大儿童休养中心之一。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邀请1500名汶川地震灾区的小学生到俄罗斯疗养。包括李悦在内的890名中国孩子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李悦的家乡四川广元青川县属于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地震中她家的房屋受损严重。“去俄罗斯前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有亲眼目睹家乡受灾后的无助,也有第一次出国的新奇。”李悦说,在俄罗斯疗养期间,她渐渐走出地震阴霾,变得爱说爱笑。

9月初,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几十个学生在成都进行俄语交流、俄罗斯礼仪等方面的培训。10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这群孩子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进行疗养。10年后,他们满含感恩与希望,重返这片爱的海洋。图为李悦,来自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至今她仍保留着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手工课上学习制作的针织雪人,这次她准备将雪人和自己所画的俄罗斯风格建筑绘画带到俄罗斯。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浪 摄
图为李悦,来自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至今她仍保留着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手工课上学习制作的针织雪人,这次她准备将雪人和自己所画的俄罗斯风格建筑绘画带到俄罗斯。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为汶川地震灾区的学生们精心制定了疗养计划,不仅安排心理老师进行心理疏导,还准备了体育课、手工课、美术课等丰富的文娱活动。

  李悦至今仍保留着手工课上学习制作的针织雪人。“我在手工课上笨手笨脚,老是生自己的气,俄罗斯老师不停安慰我,像妈妈一样一点点教我做好。”李悦说,临别时她哭着和老师道别,老师也红了眼眶拥抱她。

  “我目前在学习城乡规划,再回到俄罗斯,希望能送给这位老师一幅自己绘制的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图。”李悦说,她希望用这件礼物告诉当初给予过帮助的俄罗斯老师、同学,十年前的那个小女孩已有能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9月初,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几十个学生在成都进行俄语交流、俄罗斯礼仪等方面的培训。10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这群孩子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进行疗养。10年后,他们满含感恩与希望,重返这片爱的海洋。图为孩子们回顾10年前在俄罗斯疗养期间的经历。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浪 摄
图为孩子们回顾10年前在俄罗斯疗养期间的经历。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十年前接到前往“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的通知时,四川阿坝州松潘县的羌族少年刘定松正帮父母维修家中受损的房屋。“当时特别惊讶,因为我还从没离开过四川。”刘定松说,在俄期间,领队玛莎尤利娅每天早上都会笑着叫同学们起床;除三餐外,中心还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下午茶和宵夜。

  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刘定松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幅画。“我当时想画奥运火炬手,可我从来没画过画,其他同学画了一半时,我还没有动笔。”刘定松说,美术老师发现后,握着他的手,和他一起画上了火炬手的眼睛。疗养结束时,美术老师将他的画在全班展示,鼓励他今后要勇敢动笔。

9月初,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几十个学生在成都进行俄语交流、俄罗斯礼仪等方面的培训。10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这群孩子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进行疗养。10年后,已经长大的他们满含感恩与希望,重返这片爱的海洋。图为培训课上,老师正在对学生进行提问。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浪 摄
图为培训课上,老师正在对学生进行提问。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为了缓解汶川地震灾区学生的思乡之情,“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设置了“中国日”活动。“我记得在‘中国日’的活动上,我朗诵了一首诗《相信未来》。”四川广元学生白小乔回忆说,中心在“中国日”为学生们准备了红烧肉等中国美食,中国学生则为俄罗斯的师生们准备了中国歌曲、舞蹈等节目,最后两国学生还进行奥运知识问答,一起跳起藏族和羌族迎接宾客的锅庄舞。

  十年来,“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和中国学生之间的交往从未间断。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259名芦山地震灾区的学生受邀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2014年,时任“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主任马尔佐耶夫带领“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代表团来到汶川地震灾区交流访问。

图为学生们齐聚一堂,接受培训。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浪 摄
图为学生们齐聚一堂,接受培训。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四川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调研员李红林说,马尔佐耶夫在四川交流访问期间过生日,有几位曾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过的四川学生特意赶回成都,为“老马”准备长寿面和生日蛋糕。

  “十年前,这些学生去‘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时身心上多少都带着一些伤痕,有些学生失去双亲,有些学生坐着轮椅。在最困难、脆弱时期向他们伸出援手的人,同学们在心里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在李红林看来,“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用善良和友谊为灾区学生打开心扉,是身体的疗养,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完)

【编辑:杨维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