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传统织绣绝活亮相乌兰巴托 延禧攻略宫廷挂饰抢眼

2018年09月05日 2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传统织绣绝活亮相乌兰巴托 《延禧攻略》宫廷挂饰抢眼

  中新社乌兰巴托9月5日电 (记者 董会峰 唐伟杰)作为“感知中国”——中国内蒙古文化旅游周的一大亮点,蒙古族珠绣、满族刺绣、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等手工绝活,5日起亮相蒙古国国家美术馆。

  这是中国传统纺染织绣“非遗”项目,首次集体亮相蒙古国。所展作品散发民族气息,寓意吉祥如意。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尤雪松,介绍赫哲族鱼皮制作工序。董会峰 摄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尤雪松,介绍赫哲族鱼皮制作工序。董会峰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展位,展出了用鱼皮制作的12生肖、在国际上曾获大奖的《八骏雄风》等作品。省级传承人尤雪松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赫哲人视鱼为吉祥之物,制作工艺画多用鲤鱼、胖头鱼、鲟鱼、大马哈鱼等鱼皮制作,工序复杂。2005年,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次来乌兰巴托,展品进行了精选,传统中融入了时尚元素。

蒙古族珠绣展位,赵婉廷和她制作的珠绣面具半成品。董会峰 摄
蒙古族珠绣展位,赵婉廷和她制作的珠绣面具半成品。董会峰 摄

  在蒙古族珠绣展位,赵婉廷手里拿着一个珠绣面具半成品,对记者说,这一技艺已失传200多年,从去年开始进行挖掘传承,主要材质为布、珊瑚,已卓有所成。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水族马尾绣省级传承人石玉翠,在展示手工绝活。董会峰 摄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水族马尾绣省级传承人石玉翠,在展示手工绝活。董会峰 摄

  现场还展出了白族扎染、苗族蜡染、傣族织锦、汉族苏州缂丝织造、水族马尾绣等作品,各具特色,或艳丽,或细腻,不少刻画人或物的作品,栩栩如生。每个展位,均有一位“非遗”传承人作现场展示。

  尤吸引人的,是满族的渤海靺鞨绣。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渤海靺鞨绣属满族刺绣的代表,有“刺绣中的油画”“针尖上的芭蕾”之誉。1300年前,曾盛行于唐代渤海国。有的作品,需要绣数亿针方能完成。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展示满族渤海靺鞨绣手提包,她透露曾提供靺鞨绣片给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剧组,制作成剧中人物的服装。董会峰 摄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展示满族渤海靺鞨绣手提包,她透露曾提供靺鞨绣片给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剧组,制作成剧中人物的服装。董会峰 摄

  孙艳玲透露,渤海靺鞨绣的绣片,曾提供给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剧组,制作成剧中人物的服装。这次来蒙古国,她特意带来了电视剧中宫女佩戴的挂饰作品。

  孙艳玲还表示,首次来到乌兰巴托,印象不错,这里的人文色彩较浓郁。

“感知中国”——中国内蒙古文化旅游周开幕式现场。董会峰 摄
“感知中国”——中国内蒙古文化旅游周开幕式现场。唐伟杰 摄

  当日,“感知中国”——中国内蒙古文化旅游周开幕式,在同一地点举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与体育部部长朝格卓勒玛,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邢海明,国务院新闻办对外推广局副局长凌厉,出席并分别致辞。

  本次文化旅游周,是历年来中国在乌兰巴托举办的文化活动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包括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电影展映、电视剧赠播、蒙医义诊、图书出版、旅游推介、校际交流、体育联谊、媒体交流等,将持续至本月8日。旨在落实中蒙两国领导人关于深化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共识,是中蒙友好关系迅速升温的代表性系列活动。

  白玉刚、朝格卓勒玛等人于致辞时均提到,明年是中蒙两国建交70周年,这次文化旅游周是预热,明年的互动交流将更精彩。(完)

【编辑:刘羡】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