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7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闭幕 优秀团队获企业认可

2017年08月19日 22: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2017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闭幕优秀团队获企业认可
    2017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嘉宾与获奖选手合影。 陈茂霖 摄

  中新网重庆8月19日电 (陈茂霖)19日,2017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下文简称“大赛”)决赛在重庆邮电大学落下帷幕,主办方表示,“大赛”将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联合安创空间-ARM加速器,为优秀参赛团队和作品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务。

  “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面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激励智能互联技术创新的一项非盈利、公益性的科技活动,旨在通过参赛作品的设计与实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升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综合素质。

  “教育最好的状态是因材施教,但怎么做到这一点是个难题。”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王志军告诉记者,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实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主动学,而在理论知识等必修课之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学空间和学习渠道,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增强动手能力,则是举办“大赛”的意义所在。

  据了解,本届“大赛”参赛对象以本科生为主,按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教育四个主题(参赛学生自行选题),设四个竞赛组。为鼓励创新设计,“大赛”除设立分赛区与总决赛的各个竞赛组的一、二、三等奖之外,总决赛还设特等奖“AUP杯”和企业奖。决赛中所有获二等奖以上且为大三以上的参赛选手,还可申请全国电子信息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程师(助理)证书。

来自东南大学的曹闫鹏向记者介绍他们团队的参赛作品——基于FPGA的超高效可智能追踪四旋翼体感云台。 陈茂霖 摄
来自东南大学的曹闫鹏向记者介绍他们团队的参赛作品——基于FPGA的超高效可智能追踪四旋翼体感云台。 陈茂霖 摄

  “全国有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宝贵的创新力量。”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告诉记者,高校的科研成果分为很多类,其转化途径也不一样,比如理论方向的主要出一些探索性成果,应用基础类的一般需要长期的投入,比较多转化为市场需要产品的,则是各种应用类的科研成果。

  这些高校的科研成果要转化为市场上能产生效益的产品,目前主要通过校企联合、工程类立项或者企业直接委托来实现,而社会和学校需要做的,就是打造平台,通过有意识地引导,提供大量的项目训练机会,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潜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

  “不同层次的人才在企业和创业团队里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安谋电子(ARM)亚太区大学计划高级经理陈炜说,“在这类比赛里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一些层次不同,但兴趣相同的人才,来组成创业团队,提高孵化的成功率。”

  “对于这类比赛表现突出的团队或者选手,我们企业都会录入数据库作为人才储备予以关注。”亚德诺半导体(ADI)大学计划经理高威说。

  “本届‘大赛’有来自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3支队伍分别获得了ARM、Xilinx、ST公司推荐的企业创新大奖,这证明企业对选手及其参赛作品的认可。”林金朝说,“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赛’可以为高校实验实践、创新创业教学与工业界新技术、新产业动态的衔接搭建桥梁,同时吸引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加入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