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东盟礼仪大赛组委会:把礼仪文化推广到国际舞台

2017年08月19日 1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东盟礼仪大赛组委会:把礼仪文化推广到国际舞台
    第13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参赛选手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前进行户外培训拓展。 陈维钧 摄

  中新网南宁8月19日电(蒋雪林 陆遥)“礼仪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应该礼行天下,让礼仪文化交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中国-东盟礼仪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潘玲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东盟礼仪大赛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广西礼仪文化交流协会、礼仪东方文化传媒公司承办。大赛源起于2005年,是抓住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这一有利契机应运而生的国际性赛事。迄今为止,已成功吸引了上万名中国和东盟国家青年参赛。新加坡和缅甸籍选手都曾获得过大赛桂冠。

  潘玲介绍,中国-东盟礼仪大赛举办十三年来,已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泰国等东盟国家举办了多场比赛活动。大赛的举行,让中国礼仪文化成功走进了东盟国家,而东盟国家的礼仪文化,也通过大赛让中国民众所熟知。

  “比如,中国人在商务交往中,用的是握手礼,人际交往中,用的是鞠躬礼;而在泰国,晚辈见到长辈要行合十礼,双手合十,放在额头或者鼻尖。这些不同的礼仪在大赛中都会被展示出来,被中国和东盟民众所彼此了解。”潘玲说。

  潘玲表示,大赛因中国—东盟博览会而产生,但它又以时尚的方式,宣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扩大了博览会的影响力。通过礼仪大赛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华文化,增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为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第13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参赛选手进行户外培训拓展。 陈维钧 摄
第13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参赛选手进行户外培训拓展。 陈维钧 摄

  礼者,敬人也;仪者,尊重的形式。潘玲表示,礼仪是一种共通的语言,良好的礼仪可以帮助人们相互沟通,增强互信。礼仪不仅仅是穿着打扮,一颦一笑那么简单,它是一种文化。举办礼仪大赛,既是一次美的盛会,同时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历届礼仪大赛的成功举办,使礼仪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民众民心沟通的一扇窗口。

  潘玲称,中国—东盟礼仪大赛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传播礼仪文化的同时,也为企业家搭建起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赛事将中国与东盟各国优秀的企业家聚在一起,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更多渠道和可能性。

  “我们正在设法衍生大赛的服务功能,通过礼仪大赛的舞台,呈现中国和东盟优质的商品。通过美丽的盛会,让东盟商品找到打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也让中国商品通过礼仪大赛这一渠道走向东盟国家。”潘玲说。

第13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参赛选手进行户外培训拓展。 陈维钧 摄
第13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参赛选手进行户外培训拓展。 陈维钧 摄

  潘玲表示,今年组委会尝试把礼仪大赛与旅游相结合,让大赛带动旅游发展。今年是中国-东盟旅游年,礼仪大赛亦围绕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旅游合作展开。组委会将第十三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的总决赛与旅游进行了嫁接。本届大赛将举行两场总决赛,一场定于今年8月末安排在“中华泰山号”国际邮轮上举行;另一场定于今年9月中旬安排在山西大同市举行。

  潘玲介绍,今年8月底首航的“中华泰山”号邮轮,由广西海丝明港国际海运集团、广西润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西海丝之旅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运营。项目主推的航线为广西防城港-越南下龙湾-岘港-芽庄,待航线成熟可延伸到胡志明市-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东盟其他国家,最终形成一线带10国的环形东南亚旅游圈,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潘玲透露,第十三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已完成了海选、复赛、晋级赛。本届大赛的总决赛首次实现选手全覆盖,东盟每个国家均有选手入围参赛。

  泰王国驻南宁领事馆总领事蔡乐·蓬蒂窝拉卫表示,中国-东盟礼仪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必将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传播与合作推向更广的领域,为促进双方相互了解,和谐相处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为广西礼仪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潘玲一直致力于礼仪文化的研究、推广和传播,个中心酸其他人难以体会。潘玲告诉记者:“为了找到赛事的启动资金,我曾把房子、车子都抵押了。为了把赛事继续办下去,再难我也要坚持。”让潘玲欣慰的是,她的坚持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与支持。

  谈到未来发展,潘玲表示,希望能把包括礼仪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更大的国际舞台,进一步实现东西方礼仪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完)

【编辑:魏巍】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