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学者为中国“大城市病”治理“开方”

2017年07月02日 1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上海7月1日电 (缪璐)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加快,人口涌入给大城市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大城市社会、空间、环境层面产生了一系列压力,引发“大城市病”,威胁着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日于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城市功能疏解与大城市病治理”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纷纷就中国“大城市病”治理开出“药方”。

  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预计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让“大城市病”迎来了集中爆发期。

  关于“大城市病”的产生原因,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看来,“有客观必然性”。

  中国过去实行GDP(国内生产总值)考核制度,不少城市大搞形象工程,公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优质资源城市配置不均;城乡统筹不合理等,都让大量人群涌入一线城市。

  纵观国际经验,美国纽约城市功能疏解呈现典型的单中心到多中心的演变模式;英国伦敦城市功能疏解的先导是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人口疏解与产业结构升级并举,区域间明确功能分工和定位。

  “‘大城市病’不可避免,但从一些发达国家经验看,并非‘无药可救’”,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学良开出“良方”,中国的城市功能疏解要“以城市边界调整为路径、以城市群作为协同平台,以‘多规合一’为抓手”。

  当前,雄安新区的设立便是中国直面“大城市病”的尝试。北京2015年率先提出“非首都功能疏解”,规划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

  “以城市边界调整为路径”是指要限定城市边界扩张,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布局,实现行政边界、地理边界和经济边界的有机耦合,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边界调整转变。

  “以城市群作为协同平台”则强调一座城市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体系,要以城市群为载体享受“城市群经济”,强化集聚的正外部性,弱化集聚负外部性,解决资源约束问题,功能协同、产业协同、市场协同、交通协同、环保协同、公共服务协同。

  单一城市要实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环保规划的“多规合一”,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规划的协同和“合一”,避免恶性竞争。(完)

【编辑:陈海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