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研发团队解密中国造核电机器人:打造核辐射环境中的最强身躯

2017年06月19日 2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成都6月19日电(杨珺)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光电所)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简称CNOC)联合研发的核电机器人团队亮相,并开始在广东大亚湾服役。19日,中科院特种光电智能化装备研发团队带头人冯常对该机器人团队做了介绍。

  “在每小时一万西弗单位的核辐射环境下,人可能几秒钟内就会死去,但核电机器人依然能够进行探测与直播,将数据传输到后台。”冯常表示,当核泄漏等极端事件发生时,机器人能否在高温、高辐射下进行正常工作,成为紧急救援的关键。

  据了解,自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于强辐射环境下的机器人研究。目前德国EMSM系列、美国SASIN系列机器人都能够在真实的高辐射环境应用,且可远距离操控。

  “这次光电所投入使用的机器人主要优势在无线传输系统及耐强辐射的摄像技术。”冯常表示,光电所研发的核电机器人摄像头可在每小时一万西弗单位的辐射剂量下工作,是目前世界上耐辐射镜头所能承受的最大剂量核辐射,且镜头材料全部由中国生产。

  此外,机器人在现场采集的视频可实现高清数字化无线传输,传输像素为200万至500万,传输半径达到4至5公里。

  据介绍,近日亮相的核电机器人团队有五个成员,包括陆地巡检机器人、水下多功能智能机器人、水下巡检机器人、异物打捞机器人及小型水下观测机器人。“它们将主要完成核事件发生后的现场侦查与异物处理。正常环境中,每18个月核电站会进行停堆大修,核电机器人也可以在核反应堆水池、乏燃料水池中进行异物处理。”冯常表示。

  据了解,由于核电机器人在进入核电站后易被“活化”为核污染源,为防止再度污染,进入核电站后基本都放在“控制室”至其寿命终止,“可谓终身服役”。

  冯常同时表示,目前核电机器人在耐辐射、耐高温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在智能化、可靠性方面还需要提升。他认为,下一步核电机器人发展的思路将是平台化、标准化与模块化。“我们做好一个平台,就像核电机器人的大脑,根据不同的场景将不同模块与工具库进行组装,形成适应场景的功能。”冯常表示。(完)

【编辑:刘湃】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