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国际述评:新冠疫情难以遏制全球化发展大势

国际述评:新冠疫情难以遏制全球化发展大势

2020年03月13日 1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抗击新冠肺炎)国际述评:新冠疫情难以遏制全球化发展大势

  中新社记者 刘旭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国以外逾百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数量突破4万,多国政府接连升级防疫措施。突如其来的疫情也令很多国家措手不及,多国采取禁航禁运、封锁边境等措施,引发舆论关于全球化遭遇危机的担忧。

  “建墙”无益于疫情防控

  由于新冠病毒“人传人”的特性,人员的密集流动和经贸密切往来让疫情以乘数效应波及全球,加剧了人们对开放边境的忧虑。有媒体日前刊发文章称,新冠病毒正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给欧洲右翼政党提供了一个对开放边境敲响警钟的新机会,这些政党正在用关闭国门的承诺来赢得选票。

  但“闭关”“建墙”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吗?《纽约时报》文章援引牛津大学研究全球化与发展的教授伊恩·戈尔丁(Ian Goldin)观点表示,近几十年来,全球化在发展进程中存在一定管理缺陷,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危机只是使这些问题暴露出现,但“建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觉得,不管墙有多高,都不可能抵御流行病、气候变化或人类未来面临的任何其他重大威胁,所以我认为它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文章援引布鲁塞尔研究机构Bruegel副主任、经济学家玛丽亚·德梅齐(Maria Demertzis)的话说,“人总要旅行。他们总要交易。答案不是要再建墙。人们需要更多的合作和清晰的信息。”

  全球互联助力合作抗疫

  近来有媒体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肆虐全球的大流感给世界贸易和经济一体化带来沉重打击,并以此与当前的新冠病毒类比,认为此次疫情也将给全球化造成致命打击。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网站日前在一篇题为“新冠病毒会杀死全球化吗?”的文章中回应此种观点称,不要轻易将新冠病毒疫情与100年前席卷全球的大流感做类比,轻易下结论认为全球性疾病必定会阻碍世界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现代医学使现代全球化成为可能。自1945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暴发了几次大流行病,但它们并未破坏全球循环系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也强调,疫情的严重程度与国家间互联互通的水平并没有绝对的关联。相反,最近的疫情可能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世界应如何合作。

  一方面,大疫之下,没有国家是孤岛,遏制新冠病毒本身就需要国际协调合作,而全球化的基础设施为国家间协作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事实也已经证明,全球化机制下的共享协作和信息追踪有力推动了疫情防控。

  在疫情暴发一开始,中国就将病毒的基因组信息与全球共享,中外力量在科研合作领域联动起来,中方向巴基斯坦、日本、非洲联盟等提供检测试剂,美国科研团队根据中方提供的病毒基因组序列绘制出新冠病毒关键蛋白分子的三维结构,又将结构的原子坐标数据发送给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家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近日也表示,世卫组织将与中国、美国、欧洲等地研究机构合作,为全球应对疫情寻找答案。

  优化全球化方案新契机

  在侵袭人体的同时,新冠病毒也“感染”了连接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全球供应链,国际货币、商品和人员的流动明显放缓。媒体数据显示,美国洛杉矶的港口交通量在2月份下降了25%,当月集装箱运输量总体也下降了10%以上。

  “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全球化本身有危险。”《纽约时报》分析认为,世界易受供应链被搅乱的影响,部分原因是过度采用了所谓的“准时制生产方式”,工厂依靠网上下订单和全球的空中、海上运输网,并不会在仓库里储备所需的零部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正如金融危机让人们看到了银行的问题,新冠病毒疫情也显现出全球制造业存在的弊端:制造业一直在以过高的效率运作,而没有考虑地震、流行病和其他灾难带来的风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这场疫情也将推动各国建立和优化制度,把灾害或疫情等外部突发事件对本国的影响最小化,也避免本国的小问题演变成冲击外部世界的大问题。

  崔凡也指出,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其最终趋势还是曲线成长,这是难以遏制的。新冠病毒可能对全球化造成临时性严重挫伤,暴露出现阶段全球化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各国政府和学者应该借机反思,从而调整和优化全球化的发展步伐,让更多人从全球化中获益。(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