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香港警察传媒联络队:记者“零距离”采访的协调者

2019年09月06日 22: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主席林志伟:香港警察不会向恶势力妥协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9月6日电 题:香港警察传媒联络队:记者“零距离”采访的协调者

  中新社记者 曾平

  香港近期示威活动吸引众多记者赴现场采访。在情势多变的示威现场,有一群身穿蓝色背心的警察传媒联络队(联络队)成员,游走在警察与记者之间,努力在“零距离”采访的大环境下,为两者协调各自的工作空间。

  他们既支援前线警员,希望同事专注于现场行动,不因传媒在场而分心,也协助媒体采访,希望记者顾及自身安全,且占据有利的采访位置。警察公共关系科警司高振邦6日受访时介绍,联络队成员全是正职警员,他们在工余时间投入这项奔走于前线的协调工作。

  警方在示威现场的分工明确,联络队成员并不负责驱散及拘捕行动。“我们是一个团队,可以各司其职。”高振邦称,执法工作是军装或者刑侦同事的负责范围,联络队存在的价值和功效在于,令警察同事和传媒有工作空间,避免发生冲突和摩擦。

  他记得7月初在旺角示威现场,有政治人物在前线出现,称要与指挥官见面,一时间数十名记者围住该政治人物,警方无法推进防线,摩擦随时可能发生。逼于无奈,联络队介入,希望该政治人物离开,以便警察和记者保持工作距离。协调之下,最终现场记者腾开位置,警方防线也稍往后退。

  联络队工作的一大挑战是识别穿着记者的反光衣但本身并非记者的人士。高振邦表示,联络队工作时并不会区分媒体对警方是否友好,也不会刻意检查记者证。然而曾有记者群中的人作出示威的举措及动作,也曾经在当中发现有社运人士、区议员和立法会议员助理。

  “真正的记者我相信是好专业的,但有人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地混入记者群中。”高振邦称,有人报称的媒体机构,经新闻处查询后,可能并无登记。假扮记者并非犯罪,通常询问这些人士之后,他们也会很快离开现场。但这样的行为妨碍警方工作,也破坏警方和记者的关系。

  据另一名联络队的成员透露,即便是真正的记者,也曾经有人对警方有言语攻击或作出不专业动作,希望他后退却还在向前。当时联络队走过去提醒:“我们是专业的警察,你也是专业的记者”。该名记者随后安静下来,慢慢往后退。

  有联络队成员分享见闻时说,遇过放催泪烟时,有现场记者没有佩戴防护装备,联络队于是帮忙用水清洗并带其到安全地方;当现场有记者被示威者包围时,联络队会过去协助记者离开。另有成员说,联络队也有被人拍照和起底的情况,危险和困难与前线最辛苦的同事一样,面对起哄,叫嚣,以及“黑警”等攻击话语。

  据介绍,早在2005年,世贸会议在香港举办时,警方已有安排警员负责传媒联络。2014年,警方开始考虑成立传媒联络队。至2015年12月,联络队正式成立,目前共有超过200人,分布在警察总部和各区警署,不过实质能够调配的人手少于总数的一半。

  过去,联络队成员多在罪案现场、公众活动、大型演习等场合出现,工作环境相对安全。但修例风波以来,他们24小时候命,一旦有突发事件就即刻安排出勤。装备方面,除蓝色识别背心以外,队员还会携带防毒面具、头盔和扬声器。在近月出勤的高峰日,平均每天有20至30名队员工作。

  高振邦表示,前线的警员同事平均每日的工作时间超过13个小时,他们不论在身体上、心理上、家庭承担上,都面临很大压力。而联络队去前线,希望给同事多一份支援,用言语和沟通技巧,让传媒和警方达成合作。(完)

【编辑:白嘉懿】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