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绿色”成浙江新时代新颜值

2016年04月14日 16: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绿色”成浙江新时代新颜值
京杭大运河。 赵晔娇 摄

  中新网杭州4月14日电(赵晔娇 高怡)免费西湖、免费运河、免费公共自行车、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购”、互联网+垃圾分类等绿色环保新风尚,不断刷新着杭州“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时代新颜值。

  放眼望去,杭州满城翠绿,这片绿是自然的、是历史的、更是人文的,如今对绿色、环保的追求已内化在每一个杭州人的内心。

  “我们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环境、更好生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这样提出。

  杭州的绿是自然的绿:开放共享

  “杭州的绿铺天盖地,是流淌着的。”第一次来杭州旅游的李女士不由自主地向记者描述了她心目中的杭州。

  日前,杭州市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公告出炉,杭州市林地面积1762.27万亩,森林面积1644.35万亩,森林覆盖率65.22%,依旧名列中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与李女士感觉相似,许多来到杭州的人都说,在杭州真幸福,出门就是山和树,满眼都是绿。

  谈到杭州的满眼绿色,自然要讲到翡翠般的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绿仍旧是杭州旅游必点的招牌菜。柳浪闻莺、曲苑风荷、苏堤春晓、六桥烟柳……仅西湖地名,饱含绿意,透出浓浓的杭州韵味。

  2002年10月,西湖景区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免费开放的5A级风景区。西湖之于杭州来讲是一座“富矿”,每年仅景点门票收入一项就超过了2000多万元。但在2002年10月,杭州却悄悄拆除了环湖围墙,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直至今日。

  对于摄影爱好者小杨来说,西湖免费是他乐于拍摄大量西湖美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是收费景点,照这样拍下去早就拍穷了。”小杨开玩笑道。在小杨看来,西湖是杭州的,也是世界的。

  当人们不花钱就能漫步在西子湖畔时,这种开放的绿拉近了杭州与游人、市民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贫困潦倒的流浪汉还是腰缠万贯的大富豪,都可以免费享受西湖这片绿,这也正是杭州这一抹绿的共享性。

  撇开经济效益不说,西湖免费,也增加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免费背后,是杭州对市民和游客的人文关怀,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杭州及西湖的美誉度,因此在不少游客眼中,“天下西湖三十六,个中最美是杭州”。

  在游客眼中最美的西湖,既是“自然造化”的恩赐,又是“人工雕琢”的精品。

  在历任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尤其是进入新千年以来,杭州连续十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涵盖湖滨旅游特色街区、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北山路保护与改造、湖中“三堤三岛”整治恢复等工程。经过数年保护,西湖生态环境得到质的提升,景点格局和分布更为完善。

  如今看来,西湖综保工程最终让西湖这颗天堂明珠更加璀璨,也让西湖的“申遗”成功由梦想变成了现实。杭州这片绿色更有了张开双臂拥抱全球客人的底气。漫步西湖,经常听到很多外地,甚至外国游客说:“这么美的公园,竟然不收门票,杭州西湖真是大手笔。”

  不收费的西湖给予海内外宾客更多驻足的机会。而一边骑游西湖,一边欣赏美景,对于他们来说同样是杭州吸引力所在。

  值得高兴的是,如今,喜爱骑行的杭城市民和海内外宾客又多了一个选择,这便是杭州市政府“十二五”重点工程“三江两岸”绿道。

  她就像条神奇的纽带,东起钱塘江、西止千岛湖,把钱塘江、新安江、富春江这三条江水串联到一起,沿途94个旅游景点星罗密布,建成后总长有716公里,是传说中《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再现,将会是一条山水秀美、生态宜游的旅游休闲风景廊道。

  虽然绿道还在修建中,但建德段已经可以骑游,杭城市民和海内外宾客骑自行车,沿着绿道慢悠悠地逛古镇、吃渔家饭、走访深山古刹,近距离触摸绿色,在宁静的旅途中共享这开放的绿色,不失为一种幸福。

  杭州的绿是历史的绿:古老传承

  对杭州来说,自然的绿人人时时处处皆可感受、可触摸,历史的绿则需用脚步去丈量。

  杭州的绿处处留有历史的痕迹,碧波般的古运河,道旁的参天古树,哪怕是围墙上的一根草,都让人感觉弥漫着历史的气息。

  漫步杭城的古巷中,人们经常会被路边枝繁叶茂的大树惊艳到,这些大树中有许多都是上了年纪的,有的甚至已矗立了上千年。

  老话说:“世上难逢百岁人,山中也有千岁树”,他们将杭州历史的绿传承至今。

  去年,“寻找杭州最美古树(名木)活动”公布结果,全市累计报名310棵树,其中“千岁树爷爷”不在少数。7大类70棵上榜古树最终公布。

  假如说这些星罗密布在杭城中古树像是一颗颗的璀璨明珠,那么,穿杭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就好比是杭州的一条历久弥新的绿色项链。

  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启动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向着“还河于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不断前进。

  “十三五”期间,杭州将全面提升水质,把运河治理作为“五水共治”攻坚项目,水岸同治,尽早还清河水于民。

  如今,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使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得以保护和修缮,自然和文化生态得以修复,旅游景观得以重现,沿岸居民生活品质得以改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这条绿色的项链得以完好传承,如今“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唤起了一代代运河人的记忆。

  “我是1949年出生的,从小在京杭大运河边大兜路5号的外婆家长大,对门就是客运码头。每次听到‘苏班轮到站’的广播声,我就知道是从苏州过来的客船到岸了。”大运河集邮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明明回忆道。许明明特地向记者展示了运河的老渡船票,还有一张民国时期的航运通知书,他认为,这些票证明了运河是有生命力的,始终发挥着航运的作用。

  碧波荡漾的运河讲述着一代又一代的杭州故事,船票诉说得则是一代代运河人为了美好幸福生活不断努力追寻的证明。如今,漫步在运河边,仍能看到载有煤炭等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浙萧山货”、“浙安吉货”等船牌与船票相对应,船上运载的是财富,更是美好生活的来源。当然,还有穿梭在杭州各码头之间的水上巴士,载满市民或游客赶赴下一个目的地。

  航运就是古运河蓬勃生命力的最好写照,让这条杭州的绿色项链代代传承。“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成就了杭州的传奇和繁荣。对杭州而言,运河是一部流动着的遗产。”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讲到。

  杭州的绿是人文的绿:垃圾分类绿色出行

  绿是杭州的画布,是杭州的颜色。为打造“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杭州,杭州政府及市民一直在努力,杭州的绿更体现在市民素质中,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起眼的生活垃圾,承载着绿色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诸多期待。作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杭州在垃圾分类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16年。

  如今,这项最早由政府主导的工作,早已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近日,在杭州的李家桥社区里,一群身着统一蓝色制服的环卫工在小区里忙碌,他们携带公平秤、记录仪,向手机预约的家庭收取报纸、塑料瓶、利乐包等废品。

  这群环卫工有一个新名称——“垃圾快递员”,而手机预约平台是由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清洁直分”APP。

  据介绍,“垃圾快递员”源自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沈碧溪的金点子。为此,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率先试行“垃圾快递员”制度,尝试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传统废品回收行业,倡导垃圾分类前移,源头减量。

  家住李家桥社区73岁的姚阿姨是试用者之一,在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后,她很快就学会了如何使用。“上午打了电话,下午人就来了,把楼道里堆放的包装盒、纸板箱都收走了。”姚阿姨说,那天她共积分350颗“清豆”,“他们跟我说,等到下次积到560颗‘清豆’,就可以兑换两瓶洗洁精了,特别方便。”

  据悉,“垃圾快递员”制度已经在杭州市3个社区试点。杭州市环境集团表示,一旦试点效果显著,“垃圾快递员”将在杭州市全面推广。

  从社区行至街道上,穿梭在杭州大街小巷中的交通工具也有着绿色的基因。

  今年不少蓝白相间的新能源纯电动公交代替传统公交车上岗,车身上纯电动、“0”排放、低噪音、WiFi的标贴尤为引人注意。相比老一代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外观清爽,噪音也更小。

  这是杭州借力G20峰会,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的真实写照。更好的消息是,自4月5日起,杭州市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限行”限制,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在杭州享受着不“限购”也不“限行”的绿色特权。

  助力杭州绿色“出行革命”的还有公共自行车。8年来,穿梭在杭城大街小巷的“流动红色精灵”,将绿色出行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不少市民从地铁、公交出来后,再骑一公里的自行车就能快捷抵达目的地,环保又健康。

  近日的天堂之美,绿满全城。“其他城市是在建筑中点缀绿色,而杭州是在绿色中点缀建筑。”一位来杭州旅游的游客在自己的微博写下了这句话,这或许道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杭州印象。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9月份这片绿色“影像”即将在世界的屏幕上放映。届时,G20国际峰会将开启“杭州时间”,而杭州也将敞开绿色怀抱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