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留后路掀掉“黑锅盖”:乌鲁木齐的“蓝天经验”

2015年08月16日 13: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不留后路掀掉“黑锅盖”:乌鲁木齐的“蓝天经验”
图为从红山山顶眺望乌鲁木齐市区。中新网 记者 董理 摄

  中新社乌鲁木齐8月16日电 (记者 阚枫 董理)“过去,乌鲁木齐的雪是黑的,麻雀都是黑的。”面对近百名记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毫不避讳这座城市曾经的污染历史。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从8月12日开始,近百名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新疆各地,了解体验新疆60年来的变化。

  作为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在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但这座拥有美丽名称的城市却曾经历过近20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的污染尴尬。

  在乌鲁木齐市民的回忆里,过去污染严重的年代,从乌鲁木齐红山山顶俯视整个城市,厚厚的黑色气团笼罩上空,市民用“黑锅盖”来形容当时的雾霭压城景象。

  “过去,乌鲁木齐没人晨练跑步,尤其是冬天,走在街上的时候煤烟灰尘甚至经常迷眼睛,遇到下雪天,因为雪花中也夹杂着黑色灰尘,积雪中也泛着一层黑色。”在乌鲁木齐生活几十年的吴建中对记者说。

  从地理位置来看,三面环山的乌鲁木齐,在污染物的扩散方面有着天然劣势。每年进入秋冬,长达半年的供暖季加剧着城市的大气污染,燃煤供暖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长时间盘踞城市上空,形成了乌鲁木齐市民所称的“黑锅盖”。

  “由于特殊的地形和能源结构,此前,我们环保部门对乌鲁木齐污染源的解析中,燃煤因素占比超过四成,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破除燃煤污染就是乌鲁木齐的治霾关键。”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副局长邱劲松向记者介绍。

  为了掀掉头上“黑锅盖”,2010年以来,乌鲁木齐五年累计投入3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了126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针对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2012年到2013年,该市更是重金投入258亿元全面实施了“煤改气”工程,着力破除燃煤污染。

  “这件事,可以说是我一生中,风险最大、难度最大的一件事。”回忆起当时决策过程,朱海仑坦言,下决心整治大气污染,乌鲁木齐的“煤改气”工程,可谓背水一战、不留后路。

  在3年前那场大刀阔斧式的“煤改气”工程中,乌鲁木齐共拆除大小燃煤锅炉1.7万余个,新建燃气锅炉960台,铺设燃煤管网250公里,彻底改变了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乌鲁木齐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气化城市,而这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当时我们的工作口号就是‘白加黑,5加2,吃3睡5干16’,也就是白天晚上连轴转、5天再加2天不休息,每天吃三顿饭、睡5个小时的觉、干16个小时的活。”目前已是乌鲁木齐华源热力公司总工程师的吴建中回忆。

  通过这项“不留后路”的治霾工程,如今,往日烟霾蔽日的重霾天气在乌鲁木齐已难见,2014年,这座城市的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优良率达85%,达标天数比2010年增加44天。

  2014年,曾经在全国城市空气排名中垫底的乌鲁木齐,还获得了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掀掉了‘黑锅盖’,重新回归蓝天,现在看来,我们当年的高强度工作没有白干。”吴建中说。(完)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