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东西问 | 杨军:海昏侯墓何以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

东西问 | 杨军:海昏侯墓何以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

2021年10月23日 14:4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东西问)杨军:海昏侯墓何以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

  中新社南昌10月23日电 题:海昏侯墓何以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专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

  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李韵涵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自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超1万件(套),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中国汉代文化风貌。

  海昏侯墓的发掘研究能否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这对研究中华文明带来何种启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资料图: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内展品。李韵涵 摄
资料图: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内展品。李韵涵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能否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

  杨军:许多考古学家曾阐述,中华文明经过古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让中华文明走向“帝国时代”。汉承秦制,中华文明的第一次高峰,就在秦汉时期。

  研究历史可以通过文献或者实物等多种方式,考古便是一门利用实物来研究历史的学问。海昏侯墓共发掘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以及马蹄金、麟趾金、竹简、木牍、孔子屏风等,它们和海昏侯国国都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都是汉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物质载体。

  秦汉时期最辉煌的就是“秦皇汉武”,即秦始皇和汉武帝。通过考古文物看秦始皇,那一定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它反映了大秦气派。而通过文物看汉武帝,在海昏侯墓发掘前并不多。陕西西安的汉景帝阳陵、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河北的满城汉墓、广州南越王墓等,这些都在汉武帝之前或汉武帝早期的,而海昏侯墓则让人们看到汉武帝时代,它展现了大汉雄风。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为汉武帝之孙,是第一代海昏侯,也是西汉历史上第九个皇帝和第二代昌邑王。墓中出土文物大部分是刘贺及其父刘髆在汉武帝时期积攒的财富。刘贺去世后,海昏侯国被废除,所有这些带有王侯标志的财富,全部埋进他的墓葬。

  海昏侯墓出土的480件、重达120公斤的马蹄金、麟趾金、金饼和金板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批文物发掘,是西方眼中西汉作为“多金王朝”的体现。马蹄金和麟趾金是为汉武帝协白麟、天马等祥瑞制造、颁赐给诸侯王的纪念品,与同墓出土的约400万枚、重达10余吨的五铢钱共同见证汉武帝时代强盛富足的中国。

资料图: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刘占昆 摄
资料图: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刘占昆 摄

  海昏侯刘贺墓还出土了5200多枚竹简、近百余版木牍和孔子屏风。竹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儒家经典,以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为代表。儒家经典的竹简和画有最早孔子像的屏风,是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见证。

  此外,海昏侯墓出土的独角羊形银质当卢等一批具有草原风格和异域风格的文物,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凿通丝绸之路进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体现。马蹄金和麟趾金上赶珠丝和巩丝等外来细金工艺,体现了地中海世界希腊艺术的强烈影响。可以说,中国的统治精英对西方的兴趣肇始于西汉时期。

  所以,对海昏侯墓的发掘研究,可以让中外对汉代文明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

资料图: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内展品。李韵涵 摄
资料图: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内展品。李韵涵 摄

  中新社记者:海昏侯墓的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到什么作用?

  杨军:从古至今世界上有许多文明存在,但中华文明是一个从未断裂的文明。中华文明之延续,主要是有“家国一体”“国家认同”理念、文字统一以及哲学思想指导。

  有学者认为,文明的断裂是常态,不断裂的文明才是特例,而从未断裂过的中华文明应当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华文明为什么未曾断裂?首先,中华文化有“家国一体”“国家认同”的文化基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很多考古证据可以证明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家国一体”的认同。如中国历史上的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最后都归于一统,就是对一个国家的认同,体现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再如祭祀祖先,也是家国情怀的传达;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和金板作为刘贺生前的储备黄金,与西汉时期每年八月诸侯王和列侯向皇帝敬献黄金参与祭祀宗庙的酎金制度有关。因此,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文明没有断裂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是文字统一的力量。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中国文字历史悠久,从甲骨文到青铜器上的金文,再到秦始皇时期的小篆,文字统一奠定了中华文明传承的基础。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各类竹简和木牍上的汉隶文字,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脉相承,这也是维护中华文明延续的力量。

  最后,一脉相承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华文明不断裂的原因。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便成为历朝历代治理国家的哲学思想。海昏侯墓中刘贺生前使用的“孔子屏风”和大量儒家经典的竹简,都是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代盛行的见证。此外,儒家思想辐射能力很强,对朝鲜、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都有很大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方文明文化圈,区别于以基督教思想为主的西方文明。

资料图: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中的青铜摆件。刘占昆 摄
资料图: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中的青铜摆件。刘占昆 摄

  中新社记者:有人说,文化无国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欣赏与保护应“无问西东”。您认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在哪些方面能进行国际合作,这将对中华文化“走出去”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杨军: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最好的名片之一,当然可以在研究和展陈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

  海昏侯国遗址研究,国内学者有国内角度,国外专家则有国外视角。海外学者可能更关注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儒家经典等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外对海昏侯墓的关注点不同,但合作机会非常多。

  海昏侯墓在刚发掘时,不仅在国内引起极大关注,在海外也产生很大影响,可以说在海内外掀起一阵“海昏侯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邀请我们分享海昏侯墓发掘研究成果,提出希望能与中国学者共同研究,甚至希望我们能拿部分文物去国外展陈。后在中美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下,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门做了秦汉文明展。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钟、金器等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在美国展出,这是中华秦汉文明走向西方、走向世界的体现。

  秦汉文明也可以让世界真正理解现代中国。现代中国从古代中国发展而来,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承。中华文化“走出去”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能够更加客观、正确、理性、完整地看待现代中国。(完)

  受访者简介:

  杨军,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30多年。参加中美合作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掘;主持景德镇湖田窑址A、B、C、I、J、K、L区发掘,主持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南昌火车站东晋墓、德安北宋壁画墓和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发掘。其中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获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考古发现和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获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六大考古发现、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二等奖、首届中国考古大会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和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南昌火车站东晋墓、德安北宋壁画墓入选2006年国家文物局重要考古发现。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