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足球起源地匠人巧手制蹴鞠 盼蹴鞠文化走向世界

足球起源地匠人巧手制蹴鞠 盼蹴鞠文化走向世界

2020年11月20日 17:5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足球起源地匠人巧手制蹴鞠盼蹴鞠文化走向世界
    图为,手绣鞠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杜少霞正在制作鞠球。 孙宏瑗 摄

  中新网山东临淄11月20日电 (孙宏瑗)“蹴鞠承载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将其弘扬下去。”在“世界足球起源地”山东临淄,制作鞠球的能工巧匠以不同方式深挖蹴鞠文化,致力于将蹴鞠推向世界。

图为,各式各样的手绣鞠。 孙宏瑗 摄
图为,各式各样的手绣鞠。 孙宏瑗 摄

  据史料记载,古代鞠球有两种制作方式:一种以皮革缝制,内装毛发或米糠,即为“缝制鞠”;一种以毛或丝绵缠绕、捆扎、绣制而成,即为“手绣鞠”。

图为,手绣鞠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杜少霞正在缝制手绣鞠鞠球。 孙宏瑗 摄
图为,手绣鞠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杜少霞正在缝制手绣鞠鞠球。 孙宏瑗 摄

  “手绣鞠”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汉代,那时的鞠球内以毛发填充,形制较为简单,被称为“毛丸”。20日,在山东临淄足球博物馆,手绣鞠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杜少霞正在运用缎面绣、飞针绣、轮廓绣等技法制作鞠球,在行针走线、丝线缠绕间,向日葵、树木、圣诞老人等图案跃然球面。

图为,市民正在观赏手绣鞠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杜少霞制作手绣鞠鞠球。 孙宏瑗 摄
图为,市民正在观赏手绣鞠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杜少霞制作手绣鞠鞠球。 孙宏瑗 摄

  “制作手绣鞠没有‘错误’一说,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杜少霞说,她的创意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构思,一方面来自于历史的启发。“女弟子队……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巧匠园缝异样花,身轻体健实堪夸”……《文献通考》《鹧鸪天·巧匠园缝异样花》等书籍、诗词中均有关于蹴鞠的记载。杜少霞还研究《蹴鞠图谱》等,从中获得灵感。

图为,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剑正在制作蹴鞠鞠球。 孙宏瑗 摄
图为,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剑正在制作蹴鞠鞠球。 孙宏瑗 摄

  杜少霞简单总结她的创作过程为选材、包裹缠绕、设计、颜色搭配,“见物、思考、创新,利用做针线的基本功,加之创意。”在她心目中,制作手绣鞠并不难,但蹴鞠正被人遗忘。“很多人不知道蹴鞠的历史,不了解蹴鞠。”

  杜少霞的手绣鞠制作技艺从家族中传承下来,她也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了解这项技艺,知道古人是怎样制作鞠球、相关的技艺又有哪些。杜少霞还致力于将技艺教给更多人。近一年,她带着手绣鞠走进学校、社区,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蹴鞠、喜欢足球。

  “鞠球中凝聚着制作者的感情,是有温度的,希望更多人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鞠球,点缀生活。”杜少霞说。

  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剑则以制作蹴鞠的另一种形制—“缝制鞠”为业。自2004年开始,于剑根据《考工记》的记载内容,还原古代蹴鞠的样式和制作方式。

图为,蹴鞠半成品。 孙宏瑗 摄
图为,蹴鞠半成品。 孙宏瑗 摄

  古代蹴鞠为4片,采用真皮以外缝的形式制作,并用羽毛、毛发等填充。而现在的鞠球是由现代工艺加工的牛皮制作,用丝绵填充。于剑在其工作室给记者展示蹴鞠制作工艺,他介绍说:“改良后的蹴鞠利于陈列、观赏等,也符合卫生要求。”

  据于剑介绍,当下,蹴鞠主要被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体育赛事的纪念品、饮料等快销品推销的载体等。前期,于剑制作的蹴鞠经线下零售,逐渐覆盖淄博当地,并扩大到中国其他城市。“电商平台发展起来后,我们将蹴鞠售卖到东南亚、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在电商平台销售约四万个。”

图为,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剑浏览其线上店铺。 孙宏瑗 摄
图为,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剑浏览其线上店铺。 孙宏瑗 摄

  现在,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去于剑的公司研学,了解传统工艺。当地学校也开设了蹴鞠课,引进新的贴近时代规则的蹴鞠,深受青少年喜爱。

  但于剑认为:“我们对文化资源的理解、研究不够,更多是在注重外观、物质性的东西,而缺少对其内在精神的挖掘。”当地民众也只是局限于了解蹴鞠历史,对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关心程度不够,疏忽了其对未来新经济的贡献。此外,他认识到,自身设计能力还不够强,未来将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地思考如何适应年轻化、全球化等趋势,以及文化IP如何更好落地等问题。(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