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千年古城“变形记”:文化加持注入新生机

千年古城“变形记”:文化加持注入新生机

2020年11月18日 16:5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千年古城“变形记”:文化加持注入新生机
    第十五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活动于16日至20日举行,其间,来自中国各地的记者走进这座重新“活”起来的千年古城。 岳泰世 摄

  中新网忻州11月18日电 题:千年古城“变形记”:文化加持注入新生机

  作者 杨佩佩

  位于山西忻州的忻州古城内,一家门店的衣服、发圈、背包等天然染色产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忻州市天然染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慧正是该店店主,受古城对手艺人免租政策的吸引,她成为第一批入驻古城的非遗传承人。

  多年来,赵慧开发多种文创产品,希望这一技艺得以传承。“入驻古城后,得益于络绎不绝的游客,该技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让传承更具‘底气’。”

位于山西忻州的忻州古城内,一家门店的衣服、发圈、背包等天然染色产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赵慧 摄
位于山西忻州的忻州古城内,一家门店的衣服、发圈、背包等天然染色产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赵慧 摄

  在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同时,古城也为当地民众带来经济收入。王惠云在古城内开了一家荞麦河捞面店,入驻古城第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翻了两倍。“节假日时游客增多,一天可收入上万元人民币。”

  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老旧居民区。今日的繁华源于2017年的“变形”。将沉睡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性全方位地激活。保护和活化相结合,文化加持为其注入新生机。

  第十五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活动于16日至20日举行,其间,来自中国各地的记者走进这座重新“活”起来的千年古城。沿着石板砖铺就的长巷,人流如潮,书院、庙宇、民宿、非遗门店、小吃街、酒吧等让古城充满烟火气。

古城内有秀容书院等历史遗存,并集聚忻州14个县(市、区)的特色风物、地域文化及典型院落,每周末进行晋剧、北路梆子等演出,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座千年古城得以弘扬。 岳泰世 摄
古城内有秀容书院等历史遗存,并集聚忻州14个县(市、区)的特色风物、地域文化及典型院落,每周末进行晋剧、北路梆子等演出,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座千年古城得以弘扬。 岳泰世 摄

  忻州古城又称“秀容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其因繁荣富庶而得“南绛北代,忻州不赖”之赞,又因文风昌盛而有“文跻九原、雅出秀容”之誉,更具“晋北锁钥、三关总要”之名,是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镇。

  由于历史原因,忻州古城的风貌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古城肌理遭到局部破坏,部分城门城墙只留其名。为让这座千年古城再现昔日繁华,当地对其进行修复、重建。

沿着石板砖铺就的长巷,人流如潮,书院、庙宇、民宿、非遗门店、小吃街、酒吧等让古城充满烟火气。 岳泰世 摄
沿着石板砖铺就的长巷,人流如潮,书院、庙宇、民宿、非遗门店、小吃街、酒吧等让古城充满烟火气。 岳泰世 摄

  2017年,忻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古城保护改造项目,引进中国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典范——袁家村模式。史称“晋北锁钥”的忻州古城,终于找到打开古老城门的那把“金钥匙”。经多年“变形”,忻州古城于2019年7月开门迎客。

  古城内有秀容书院、泰山庙、关帝庙等历史遗存,并集聚忻州14个县(市、区)的特色风物、地域文化及典型院落,每周末进行晋剧、北路梆子等演出,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座千年古城得以弘扬。

  忻州古城相关负责人王建文表示,如今,忻州古城营业店铺已超过400家,日均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古城已成为当地又一新名片,是众多游客青睐的“打卡地”。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新生机,助力当地从文化旅游资源大市迈进文化旅游产业强市。(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