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城市戏剧如何“走下去”?文艺界专家学者重庆“献策”

城市戏剧如何“走下去”?文艺界专家学者重庆“献策”

2019年12月26日 1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城市戏剧如何“走下去”?文艺界专家学者重庆“献策”
    重庆市话剧院建院70周年“回眸与展望”工作座谈会现场。 钟旖 摄

  中新网重庆12月26日电 (记者 钟旖)26日,重庆市话剧院举行建院70周年“回眸与展望”工作座谈会,文艺界专家学者齐聚重庆,就城市戏剧发展进行探讨。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文艺大队在上海成立,并于同年12月17日行军7000里抵达重庆。吸纳部分在渝文艺工作者后,这支队伍正式组建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文工团,后改称重庆市文艺工作团。70年时光荏苒,这支队伍亦是如今重庆市话剧院的前身。

  “我认为,当前戏剧市场迎来好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将大有发展。”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黄波长期关注演出市场发展,他发现,“90后”“00后”受众已开始作为消费群潜入市场,他们有话剧艺术需求。黄波建议,面对机遇,话剧机构应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让艺术传统得以传承发展;面对未来,应大胆、放开,迎接潮流,让戏剧充满更多想象。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但在重庆市歌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柯愈劢眼中,戏剧从无“古来稀”,作为艺术门类,它是自己心中永远丢不掉的情感。柯愈劢说,自己是被戏剧浸润长大的,他期待,舞台艺术更加重视人才、重视作品,通过培养“名角”的方式,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当下,表演类人才好培养,但编剧和导演人才奇缺。”重庆市舞台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申列荣说,戏剧机构要想“出戏”首先要抓好创作,创作是“龙头”,因此他期待相关部门加大编剧、导演等创作人才培育力度。申列荣提到,话剧创作一定要盯准现实生活,才能符合人群口味。同时,话剧院团应“建风格”增强观众吸引力。

  香港导演、编剧、制片人高志森在会上谈及戏剧如何“走下去”和“走出去”。他说,发展年轻观众是“走下去”的关键一环。当前年轻人的娱乐消费方式多种多样,应想办法让他们走进剧场看话剧,并形成习惯。高志森“支招”说,城市剧院可尽量多地采用互联网宣传,既节省成本,也可让年轻人多角度地了解剧目;硬件设施齐全的戏剧机构可大量尝试策划、运营年轻人参与的活动,如戏剧展演、比赛、短片创作、围读剧本等,将舞台开放给年轻观众,提高他们对戏剧的认识和兴趣。

  在“走出去”方面,高志森举例称,可将不同剧团排演的同题材剧目放在一起表演,保住传统观众的同时开拓年轻观众。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