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三代“八步沙人”向沙漠要绿色:“得寸进尺”还要效益

三代“八步沙人”向沙漠要绿色:“得寸进尺”还要效益

2019年11月08日 13:5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三代“八步沙人”向沙漠要绿色:“得寸进尺”还要效益
    图为长篇小说《八步沙》。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8日电 (记者 魏建军)“以郭翊为首的第三代治沙人比起他们的父辈们来说,更是‘得寸进尺’,绿色要、效益要,还把现代化的治沙设备开到了八步沙。”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玉福说,今天,八步沙三代人带领群众治沙造林近40万亩,植树4000多万株,让沙漠倒退了15公里。

  7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时代楷模,弘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座谈暨长篇小说《八步沙》研讨会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弘扬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蕴含的优秀品格和奋斗精神。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武威市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寸草不生、黄沙漫地,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移动,严重侵害着周边10多个村庄和2万多亩良田,给当地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过境公路、铁路造成巨大危害。面对步步紧逼的沙丘和没有收成的沙坡地,不少人逃离家乡,走上了“讨街要饭”的道路。

  上世纪70年代,为了保护家园,以郭朝明为首的八步沙六老汉,自发的组织起来治沙造林。后来又在八步沙植树造林的合同书上摁下了手印,誓将“欺负人”的沙漠变绿,初见成效,以郭万钢为首的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不但向沙漠要绿色,而且还要效益。

  到了1981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武威市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的政策。郭老汉经过十几年治沙种田的实践,对植树造林已经胸有成竹。

  在郭老汉的影响下,漪泉大队当主任的石满老汉和村干部贺发林、张润元、罗元奎、程海也站了出来。六位老汉,四位共产党员。他们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就是这六位普普通通的八步沙治沙老人,被当地的人们亲切地称为“六老汉”。

  2018年,陈玉福到历时数月吃住在八步沙采访,创作电影剧本、长篇小说《八步沙》。2019年1月,电影剧本《八步沙》被《中国作家》杂志采用,同年5月,长篇小说《八步沙》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阎晓辉表示,长篇小说《八步沙》是陈老师近年来倾力完成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小说生动记述了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让数十万亩荒漠变成绿洲的感人事迹,他们凝聚的精神脊梁,撑起了八步沙的一片天空,书写了一段悲壮、豪迈、可歌可泣的故事。

  “《八步沙》被誉为脱贫攻坚领域里的特殊战场。”阎晓辉说,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是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甘肃精神的典型代表,要加强对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愚公精神的学习,弘扬拼搏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

  陈玉福介绍说,提到第三代八步沙人,就不能不说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钢的儿子郭翊。八步沙林场引进大学生,动员青年人回乡创业;开办林下养殖场、开发梭梭嫁接肉苁蓉等新产品,运用新科技为治沙造林服务;GPS定位、直升机巡林、机械化治沙、机械化造林等等,都出自于八步沙这位幕后英雄之手。

  2018年底,郭翊让大学生陈树君在网上衔接有关公益组织发布的治沙项目,争取到了1000多万元的公益治沙资金。同时,他们还联系到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到八步沙治沙造林。在八步沙活跃着的2000多名生态建设工人中,有300多名治沙志愿者长期坚持义务治沙。

  据统计,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确保了干武铁路及省道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的畅通。(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