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金庸逝世一周年:先生虽逝 侠义永存

金庸逝世一周年:先生虽逝 侠义永存

2019年10月30日 14:0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金庸逝世一周年:经典从未老去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30日电(袁秀月)2018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廿二,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岁。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去年今日,襄阳城为金庸点亮烛光,无数读者在网上表达追思。参演金庸小说改编影视剧的演员们,也以角色之名送别大师。

  金庸葬礼上的那副横联“一览众生”,表达着他对芸芸众生的体察。犹如他的两支笔:一支写武侠,雕刻人生百态;一支写社论,道尽世间冷暖。

资料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洪少葵 摄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年轻时,金庸曾以林欢为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后来,他与梁羽生定下武侠小说之约,将名字中的“镛”字一分为二,就有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名字。

  自30岁左右创作《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共创作了15部长、中、短篇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只有14个字,却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资料图:金庸葬礼在香港举行。<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李志华 摄
资料图:金庸葬礼在香港举行。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除了小说家,金庸还是学者,是报人。“做学问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乐的。”金庸曾说,“学问不够,是我人生的一大缺陷”。

  2005年,81岁的金庸为修读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特地飞赴当地上课,引起不少关注。2010年,他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而至于办报,则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中学时,金庸开始向东南地区的一家大报《东南日报》投稿。

  他早年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他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

  他曾说,自己“办报是真正拼了性命来办的,写小说是玩玩”。

资料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任海霞 摄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2019年10月29日晚,曾拍过《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的导演张纪中,在微博上发表长文悼念金庸逝世一周年。他写道,你虽离去了,可你的精神早已融入祖国的山川大地,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想,你与我一样坚信,侠是中国人骨中的风神、心里的情怀,武侠精神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其实,侠客精神在中国源远流长。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游侠列传》,李白写《侠客行》,施耐庵写《水浒传》,清代有《三侠五义》。侠客们被世人向往、尊重,也让江湖充满了个性的光辉。

  都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而金庸的作品让侠客精神在当代得以流传并重新演绎。在书里,金庸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武侠江湖。有《笑傲江湖》的波诡云谲,有《天龙八部》的义薄云天,也有《白马啸西风》里简简单单的儿女情长…他的作品,还曾被多次拍摄、制作成影视作品,影响好几代人。

  侠是什么?是道义,是家国。而在金庸小说里,它有了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是有情有义的乔峰,是孝义爱国的郭靖,是豪迈不羁的令狐冲……

  有网友说:“我对江湖的憧憬以及个人身上的侠气都是因为先生。”马云也曾在微博上悼念,“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他还敬上挽联,“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他也有一个侠客式的回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一年过去了,先生虽逝,侠义永存。(完)

【编辑:郭梦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