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许子东:“张爱玲热”或许恰恰说明人们对生活的关注

2019年06月12日 2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澳门6月12日电 (记者 高凯)图书出版、话剧、影视剧,张爱玲的作品近年来不断以多种形式呈现,对于持续的“张爱玲热”,文学评论学者、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坦言,这或许恰恰说明了人们对自身生活的关注。

  对张爱玲作品有着深入研究的许子东12日参加正在此间进行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严肃的态度和目光去写庸俗的人生”,这或许是张爱玲吸引当代读者的原因之一。

  许子东认为,简单来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可归纳为三类。其一是忧国忧民的救世作家,鲁迅、巴金、茅盾等“左联”作家属于此类,用严肃的态度写严肃的故事;其二是以文学自救,这一类的作家有林语堂、梁实秋、徐志摩等;其三是娱乐型,一切以读者需求为第一,只追求畅销,以游戏的态度写庸俗的故事。

  “张爱玲这样的作家,哪一类都放不进去。她以严肃的态度和目光去写非常庸俗的人生,加上其独特的风格,讲都市感性,重女性感官,既现代主义又追传统文笔。”许子东认为,“人们的生活安定了,能够并且愿意踏实去品评生活本身的味道,希望对生活、对人性有所思考,那么张爱玲就很合时宜。”

  从“伪语录”到“伪履历”,在热衷于张爱玲作品的同时,对于这位女作家的种种误读也屡屡出现,“即便是没问题的语录,人们对其真正的意义有时并未理解,网络上转来转去,甚至把张爱玲变成了一个小资符号。”许子东认为,这都是对张爱玲的误解。

  他认为,张爱玲的作品之所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其华丽的苍凉,在于其在饮食男女之下,“有着严肃的骨子在里面”。

  近来对于张爱玲作品的影视改编频次颇多,引发巨大关注的同时,也引发颇多争议。

  许子东表示,经典文学作品在影视改编面向大众的过程当中,很可能会遇到那些跟大众的审美期待或者接受期待不一样的一些地方,这方面造成质疑的原因很多。

  许子东直言,张爱玲作品的影视改编之所以大多数满意度不高,与影视制作受市场影响过多有关,“我认为如果想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话,应当尽快建立一个客观权威的评论体系,当下的所谓影视作品评论,很多都沦为宣传,这对于提高整个市场的欣赏水平十分不利。”(完)

【编辑:丁宝秀】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