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位台湾学者的“中国古建情缘”

2018年05月18日 20: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台湾古建专家山西办展 称被古人建筑智慧震撼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题:一位台湾学者的“中国古建情缘”

  作者 杨杰英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古建筑,此前都是从书本图片中看到的,你们能想象那种心情吗?”26年时间过去了,台湾古建学者李乾朗讲述第一次来山西看古建筑的情形时仍显得有些激动。

李乾朗在展览现场介绍自己的作品。 杨杰英 摄
李乾朗在展览现场介绍自己的作品。 杨杰英 摄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李乾朗带着自己的百余幅手绘古建作品在山西博物院举办“穿墙透壁——李乾朗建筑绘画艺术展”。李乾朗在展览现场向记者讲述自己的“中国古建情缘”。

5月18日,“穿墙透壁——李乾朗建筑绘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杨杰英 摄
5月18日,“穿墙透壁——李乾朗建筑绘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杨杰英 摄

  年近70岁的李乾朗,已有40年的古建筑绘画经验。上世纪80年代,李乾朗沿着梁思成的足迹,跑遍大陆的大江南北。

“穿墙透壁——李乾朗建筑绘画艺术展”展览现场 杨杰英 摄
“穿墙透壁——李乾朗建筑绘画艺术展”展览现场 杨杰英 摄

  他带着一支笔、速写本和相机,以一双“透视眼”将古建筑层层“拆解”。剖面、掀顶、透视、鸟瞰,他手绘古建时角度新颖,细节精准,被认为是“中国古建筑透视图法第一人”。

  李乾朗第一次来山西是在1992年。那次,他看到了大同云冈石窟、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运城解州关帝庙。

李乾朗在展览现场介绍自己的作品。 杨杰英 摄
李乾朗在展览现场介绍自己的作品。 杨杰英 摄

  “我来山西首先看到的是大同云冈石窟,虽然它不是木结构古建筑,但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木构造建筑物的特征。换句话说,这如同一个证据,代表那个年代中国建造技术的高水平。那次我真的非常感动。”李乾朗在大陆各地看过许多古建筑,但来文物大省山西的次数最多。用他的话来讲,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的山西,古建筑数量最多,历史发展脉络清晰。

  此次展出的百余幅手绘作品中有30余幅是山西古建,原本李乾朗想展出50余幅山西作品,但他又割舍不掉其它的作品,也想让大家了解一下台湾风格的建筑。

李乾朗的手绘古建作品《山西高平二郎庙戏台》 杨杰英 摄
李乾朗的手绘古建作品《山西高平二郎庙戏台》 杨杰英 摄

  “我来山西多达十几次,但看过的建筑还是太少。我希望能来山西上百次,创作出更多的作品,让更多人通过我的作品看懂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底蕴,传承文化精髓。”李乾朗说,文物是山西的本钱,要保存好,发扬光大。

  在展览现场,李乾朗指着一幅“山西高平二郎庙戏台”作品介绍,“你们看这座戏台是金代的,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戏台。这座戏台是三面墙,呈正方形,古人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声响,使得声音均匀地传达到每个人那里。最可贵的是戏台座基上的金代铭文,这座戏台客观反映山西戏曲文化、建筑和声音设计的技巧,见证山西丰富的戏曲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

一位观众正在展览现场观看李乾朗的讲座视频。 杨杰英 摄
一位观众正在展览现场观看李乾朗的讲座视频。 杨杰英 摄

  而对山西的古建筑保护工作,他提出自己的思考。“山西地上和地下文物非常丰富,现在最大的危机,一是建筑物年代久远,缺乏应有的技术修复。这个危机可以通过研究和训练匠师来补救。第二个危机比较难,是都市的扩张,需要有技巧地规划,尽量降低对文物的破坏。”

  事实上,40年来,李乾朗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建筑保存和宣传,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他说:“台湾的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许多都与大陆相同,我们有着共同的历史烙印、文化脉络,血浓于水。人的感情透过共同的血缘和文化传递,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是两岸最重要的部分,两岸应该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

  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表示,近年来,山西博物院一直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2016年,我们将馆藏的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到台湾佛光山进行展览,这是我们文化‘走出去’的工作。这次李乾朗老师的展览属于文化“引进来”。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情系所在,也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

  据了解,此次展览分为“话画古建筑”“帝王的国度”“众生的居所”和“神灵的殿堂”4个单元。“话画古建筑”单元,探讨中外建筑剖视图的源流;“帝王的国度”单元,介绍历代帝王营建的宏伟建筑,包括宫殿、苑囿、礼制建筑、城郭、牌坊、陵墓;“众生的居所”单元,介绍平民百姓生活的空间,包括城市、民居、桥梁、书院、会馆、园林、亭台、楼阁;“神灵的殿堂”单元,则探究神明所处的境界,包括石窟、佛塔、佛寺、道庙、喇嘛寺、清真寺等各类型的宗教建筑。展览通过20种建筑类型、近百幅别具特色的古建筑手绘艺术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解剖呈现中国建筑之美,深入解读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李乾朗,1949年生,著名古建筑学家、画家。1972年开始研究台湾古建筑。现任台湾艺术大学古迹艺术修护学系客座教授。曾获台北市文化奖、巫永福文学评论奖、图书金鼎奖等奖项。出版《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台湾古建筑》等多种著作。近年以著述、古迹调查研究、建筑文化推广及推动两岸建筑交流等工作为主。(完)

【编辑:王祎】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