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博物馆“触电”短视频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2018年05月18日 17: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这些小众博物馆 会不会让你惊艳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孙翔)“在中国,连文物都玩短视频了,真的是赶上潮流啊!”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赞中国博物馆在文物推广领域“积极尝试新方法,让历史文物跟上时代潮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在内的七家博物馆与短视频手机应用合作发布短视频,“刷屏”社交网络。

  “国宝是兼具了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物品。”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李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画为载体,更为轻松,能够减少文物“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李智认为,短视频体现出博物馆与普通民众“越走越近”的积极姿态。不仅限于短视频,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诸多博物馆更是推出手机应用,让人们掌握最新展览信息、随时随地看展览。

  近年来,“博物馆热”席卷纪录片、综艺节目、文创产品等领域。《我在故宫修文物》关注匠人师傅,《如果国宝会说话》用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国家宝藏》再现文物的前世今生。据报道,截至2017年11月,故宫博物院研发超过9000种文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12月初《国家宝藏》节目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中国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上升了50%。

  博物馆综合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李智认为,多维度的传播手段能够提升民众观看、了解真实文物的兴趣。

  “博物馆重视馆藏,也同样重视科普。”林家豪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他介绍,目前,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通过采用3D科技,让观众身临其境,可以回到历史现场合影,增加人们看展的兴趣。

  林家豪认为,中国博物馆在文物介绍方面做得很人性化,在博物馆内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语音听讲解,亲身体验各类文化;而离开博物馆,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手机应用,继续观看文物图片、了解背后的历史。(完)

【编辑:李季】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