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三峡库区“中华诗城”:千年文化赋予小城文化自信

2018年03月25日 16: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重庆奉节获“中华诗城”称号 白帝城祭拜历代大诗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3月25日电 题:探访三峡库区“中华诗城”:千年文化赋予小城文化自信

  中新社记者 钟旖

  中华诗词学会在2017年10月将中国唯一一个“中华诗城”称号授予给重庆市奉节县。此消息令大多数人心生疑窦:“奉节是哪儿?”

图为重庆市奉节风光。 钟欣 摄
图为重庆市奉节风光。 钟欣 摄

  拿出一张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其背面图案就是奉节域内的夔门。奉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其特产奉节脐橙畅销海内外。对“90后”李锐而言,通过诗歌介绍自己的家乡是土生土长的奉节人最爱的表达,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不只是李白,白居易、王维、刘禹锡、苏东坡、陆游等都曾先后到此,留下传世名篇超万首。“诗圣”杜甫晚年曾在奉节寓居1年零10个月,作诗430多首,占他流传作品的三分之一。诗词是历史留给奉节最深刻的烙印。

  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既传承下去也“活起来”,是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中共重庆市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奉节着力从培育全民诗书情怀上发力,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仅2017年就陆续举办国际诗歌节、“诗词大赛”、“诗词六进”(即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院坝、进企业、进景区)、全民竞选“才子佳人”、名家授课“传承经典”等活动,以期让文化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扎根群众心底。

  翻开奉节中小学生们课堂上用的《夔州文化乡土教材》,40余首通俗易懂的夔州诗词编排在册。“学生们可从某首诗歌出发,学习诗歌赏析、诵读、吟唱及汉字听写。目前,奉节县所有中小学校已成立了诗歌兴趣小组或社团组织,组建了少儿诗词学会。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高涨。”奉节县教育委员会主任陈绪安说,自2017年4月启动诗歌进校园活动,“以诗教人”已累计辐射当地12万名师生。

  “在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诗歌诵读活动。学生们每周也会自发研读、背诵、解析一首传统古诗词。”奉节县永安中学校长田树林介绍,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传统古诗词的研习上,该校还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案。

  “我工作生涯的大半辈子都从事理工类工作。诗词在我曾经的认知里犹如‘阳春白雪’般高深。”50岁的奉节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章文说,当地从2005年开始,历时5年编辑出版了《夔州诗全集》,录入了742位诗人在奉节写下的4464首诗作。此举令其认识到故土与诗歌的脉络联系,“原来诗歌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近”。

  传统诗词文化是先辈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记者在奉节县探访发现,自诗教活动广泛开展以来,市民学诗、念诗、爱诗的兴趣在当地蔚然成风。夜幕降临时,人群聚集的平台会响起“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旋律,这一“诗豪”刘禹锡在奉节出任夔州刺史时创作的《竹枝词》,已成为市民跳广场舞的最佳背景乐。

  当冷僻的诗词从书本中苏醒过来,积淀千年的文化自信得以“重拾、回归”。数据显示,仅2017年,奉节县的夔州诗词学会、夔州杜甫研究会等10余家民间诗歌社团累计发展会员2000多人。

  杨树海表示,当前奉节正积极推进文旅结合,打造“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文化旅游核心品牌。下一步,奉节将规划建设全长30余公里的中华诗词碑林、西部新区竹枝词公园、杜公祠、诗仙广场等以诗词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深度发掘利用诗词文化。(完)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