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桃树坪梆子腔传承人:如果有年轻人愿学 我愿倾囊相授

2017年12月07日 17: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河北桃树坪梆子腔传承人:如果有年轻人愿学我愿倾囊相授
    剧团的乐师用板胡、笙、笛子、边鼓、锣、镲配合在一起演奏桃树坪梆子。 赵昊 摄

  中新网邢台12月7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赵昊)“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见帅印又勾起多少前情。”在桃树坪村村前搭建的简易舞台上,梆子腔剧团正在上演梆子腔中著名戏曲《穆桂英挂帅》。随着二胡声起,桃树坪梆子腔第四代传人王书花明朗而刚劲的唱腔悠然而起。

演员在表演桃树坪梆子腔。 赵昊 摄
演员在表演桃树坪梆子腔。 赵昊 摄

  王书花是梆子腔第四代传人,学习表演桃树坪梆子腔,已有三十余年。据她介绍,梆子腔是因其以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而得名。“梆子腔”在清朝末年传入桃树坪村,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源于从陕西流传而来的秦腔,是戏曲中最早采用板式变化结构的声腔。秦腔流传至此,村民与当地老弦子腔相结合,再融入本地方言和腔调,成为独具特色的“桃树坪梆子腔”。它以硬木梆子击节,并以不同形制的板胡主奏乐器;调式多为“徵”调式,唱调为上下句式,再以华彩流畅的花腔乐句为辅;曲调多以七声音阶为主,旋法上多采用跳进,闪板形式,整个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悲壮而粗犷。

  “想要唱好梆子腔,可不是件容易事。不仅需要好嗓子,还要有扎实的舞台基本功。”王书花说,她小时候学艺很是辛苦,早起练功两小时,白天还要给师父家干活,晚上再排练三四个小时剧目,吊嗓子、练台步、舞弄刀枪棍棒……每天要学得东西很多,一天下来,总是累得人困体乏。许多一起学习的同伴中途就放弃了。王书花咬牙坚持,终于得到了梆子腔的真传。

  桃树坪梆子腔经过百余年传承,凭借着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至今仍深受村里老人们的喜爱。桃树坪梆子腔近几年也将曲目进行改进和创新,诸如《穆桂英挂帅》、《东家岭》、《寇准背靴》等50多个剧目成了剧团代表性表演曲目。每到春节、中秋、元旦等节假日,往往周边十里八乡的村庄都会前来听戏,这也成为桃树坪村的“招牌”。2016年,桃树坪梆子腔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村里的青少年却对家乡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了“陌生感”。“现在年轻人一般都不懂得欣赏梆子腔,而是爱听流行音乐。如今梆子腔都靠着我们这一代人传承演唱。”谈到梆子腔未来的传承,王书花无奈地说,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小孩子要上学读书,对这梆子腔没有多大兴趣。“尤其是想要练好梆子腔,就要舍得下一番苦功,耐得住寂寞,可这传承人不好找啊!”

演员在演唱桃树坪梆子腔。 赵昊 摄
演员在演唱桃树坪梆子腔。 赵昊 摄

  村里老一辈梆子腔传承人相继去世,在世的传承人都已年近花甲,未来的传承者却还没有着落。又面临着资金短缺,舞台设备破旧,剧本保护不当等问题,传承百余年的桃树坪梆子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果有年轻人愿意学习,我愿倾囊相授。”王书花说。话至此,她的眼眶已经湿润。(完)

【编辑:李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