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古老南曲面临传承危机

2017年11月11日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湖北五峰11月11日电 题:中国古老南曲面临传承危机

  作者 董晓斌

  “春去夏来,不觉又是秋,柳林河下一小舟,渔翁撒网站立在船头……”吃完早饭,李子元拿出蟒皮三弦,唱起南曲经典曲目《春去夏来》。

  李子元今年66岁,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南曲又称丝弦,是中国地方小曲中较为古老的曲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古雅的弦音以及久远的历史。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与变迁,南曲成为土家族与汉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但如今仅在湖北省五峰、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留有部分南曲艺人。2008年,南曲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住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的李子元生于南曲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南曲艺人。当地人在婚嫁寿诞等喜庆场合,会以南曲宴客。

  李子元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在五峰、长阳等地四处演出。李子元说,那时喜欢听南曲的人还挺多,不过能唱的却很少。

  据五峰县文化馆副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覃远歆介绍,1962年五峰县在进行南曲专项普查时,南曲艺人有百余人;到1980年时已经不足20人,且全部是七八十岁的老者。

  “很多人不愿意学习南曲,是因为难以维持生计。”南曲艺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陆先模说。

  陆先模表示,南曲靠“瞄学”无法成才,要成为南曲艺人必须拜师学习弹唱,难度大、耗时长,即便最终学成出师,除了农村的喜庆场合,南曲艺人几乎没有“市场”。这些现实因素,让南曲少人“问津”。

  最让陆先模担忧的是“南曲基本没有年轻人喜欢。”年轻人不仅极少有人愿学南曲,甚至连愿听的也没多少。他参加过多次文艺汇演和送戏下乡活动,南曲的听众基本是中老年人。

  李子元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儿女和孙辈都不愿学习南曲,他在牛庄村收了6个徒弟,全部都已年过半百。他担心,若干年后,当老艺人们“唱不动”了,南曲传承将会出现“断档”。

  南曲的保护与传承问题迫在眉睫,五峰县官方也有危机感。

  为抢救和保护南曲,该县在部分村庄和学校建立了南曲传承基地,将南曲教唱引入中小学地方音乐课堂。同时,开办了由文化骨干和音乐教师参加的南曲传承艺人培训班,并启动南曲社区传承活动,培养了一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有兴趣,才会有传承。”唱了60年南曲的李子元认为,作为南曲艺人,应将时尚元素与传统相结合,吸引更多人来学习,使南曲更好地得到传承。(完)

【编辑:陈海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