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都说“最好的捧哏去天上说相声了” 你知道如何捧哏吗?

2017年06月20日 0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唐杰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唐杰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宋宇晟)相声名家唐杰忠18日因病去世,享年85岁。在大多数观众印象中,唐杰忠在相声舞台上多以捧哏演员的身份出现。同时,也有媒体在报道唐杰忠去世消息时冠以“最好的捧哏去天上说相声了”的标题。在相声表演中,捧哏演员要做什么?什么样的才能称之为好的捧哏演员?

  “光说‘嗯’‘哎’‘没错’‘好嘛’‘去你的吧’”,这是不少观众对于捧哏演员的印象。类似的说法也并不鲜见。相声名家苏文茂、朱相臣合说的《论捧逗》中就有这样的表述。

  “甲:我站这儿滔滔不断,老得说。捧哏的有什么?往旁边儿一站,‘吭啊唉是,哎哟,噢嘿’,最末一句‘别挨骂了’,他就下台鞠躬,这就算他胜利地完成任务。乙:你这个谈法我不同意。”

资料图:唐杰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唐杰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在相声舞台上,逗哏自然是主角,但捧哏也并非“毫无技术含量”。

  有研究就捧哏者所说的句子类型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捧哏演员用疑问句的比重可以达到整段相声的40.68%。该研究据此指出,相声中捧哏者的会话策略包括较多地使用提问策略。通过提问,一方面完成了作品内容的衔接、过渡,同时也可借此为“包袱”埋下伏笔。

  同时也有研究指出,捧哏者的这些“插话、帮腔”其实有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在唐杰忠与姜昆合作的相声《虎口遐想》中就有这样的应用。“姜:您摔过跟头吗?唐:你指的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姜:还什么工作生活,就是平常走道儿没留神,‘叭喳’,狗吃屎,嘴啃泥,大马趴,倒栽葱!”

  在这段相声段子中,唐杰忠的一句捧哏既回答了姜昆的问题,又引出了逗哏者接下来所说的内容,很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资料图:姜昆(左)与戴志诚表演相声。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莫成雄 摄
资料图:姜昆(左)与戴志诚表演相声。 中新社记者 莫成雄 摄

  除此之外,捧哏演员在表演中,还往往会成为作品中嘲讽的对象。

  今天很多爱听相声的朋友一提起“于谦的父亲”便会心一笑。在舞台上,郭德纲的很多相声段子都围绕“于谦的父亲”展开。从“京城的铁帽子王”到“蒙古国海军司令”,都成了“于谦的父亲”的称号。

  作为捧哏者的于谦也常常在演出中受郭德纲的“挤兑”。“郭:小的时候,咱曲艺社谁不知道他啊,咱们业务考试,我这个门门都是一百。说学逗唱,甭管什么。我还没考呢,老师就给我一百。于:这老师也偏心眼。郭:他这个,30分,25分。卯了卯劲,一个月没睡觉,努力了一把,-9。于:-9?我上一学期还欠人9分 ?”

  在相声舞台上,这种方式类似于戏剧中的“戏弄”,即由一个正面人物用巧妙的手段捉弄反面人物,达到大家开心的效果。

资料图:郭德纲、于谦表演相声。<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毛建军 摄
资料图:郭德纲、于谦表演相声。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

  另外,捧哏者时常会代表一种评论者的姿态。像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中就有这样的例子。“郭:洗手间都满了,上外边吧,天也黑,外边都大雪地,都没人,他出去站在草地上,把夹克这拉锁一拉,哗——尿完了,兹啦(拉锁声)回来了。回来还说呢:外边冷啊,我这腿嗖得慌。于:不象话。”

  在这个段子中,捧哏者并没有完全进入逗哏者所讲的故事,而是以听故事者的角度进行评价。

  “一块活儿要是没有个好捧哏的,要不就像没盐的菜,寡然无味。要不就像脱缰野马,拉不住拽不住的。再不然就像是巧克力配大蒜,全不是味儿。听得演的都觉得别扭。”这是知乎中一位网友对于捧哏的评价。

  就对口相声而言,逗哏者固然重要,但捧哏者也不可或缺。从穿针引线到抖包袱、翻包袱,都少不了捧哏演员。有研究就指出,“捧哏”和“逗哏”的关系就如同“秤杆”和“秤砣”的关系。“没有‘秤砣’的衡量,‘秤杆’形同虚设。同样,在对口相声中,没有‘捧哏’的配合,‘逗哏’也是孤掌难鸣。”(完)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