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0后玉雕师“精琢”生活:自学成才 17岁作品获认可

2016年10月28日 1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70后玉雕师“精琢”生活:自学成才17岁作品获认可
玉雕师董锦灿的《花篮》翡翠雕。 廖静 摄

  中新网泉州10月28日电 (廖静)“除了细琢精雕,还要葆有艺术品原有的灵动,提高作品的意趣。”这是福建泉州一名“70后”玉雕民间工艺者董锦灿的“翡翠雕刻经”。

  27日,记者慕名拜访了这位钟情翡翠雕刻的自学成才型玉雕师,他侃侃而谈看似“高大上”玉石雕刻,将其解释为一种“不失自然、因势成趣”的艺术态度。

  中国的玉石应用有数千年的历史,玉雕技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中国人爱玉,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常常用玉来形容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古代玉器是皇室和贵族的专属用品,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015年,董锦灿获评为“福建省民间工艺大师”称号。早前,技法精湛的他已经是国家高级(玉石雕刻)技师。这样一名玉雕师成长于拥有“中国雕艺之乡”的泉州,惠安县木雕和石雕闻名遐迩,而董锦灿却迷上了玉雕。

玉雕师董锦灿的《爱巢》翡翠雕。 廖静 摄
玉雕师董锦灿的《爱巢》翡翠雕。 廖静 摄

  对于学玉雕,他并没有拜过师。“因为对玉雕深深的热爱,所以才能越雕越好。”董锦灿童年时期就在家里开的工艺厂里玩耍,对流传了千百年的泥塑、木雕技艺等耳濡目染、饶有兴趣。1993年,刚满17岁的董锦灿参与雕刻的一个汉白玉作品《弥勒佛》获得当时诸多中国玉雕大师的认可,该作品后来还被一名香港客商收藏。

  自小热爱雕刻的他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去部队当了兵并进入军校学习。随后,他一直在军队、边防部门工作。

  不过让他惊喜的是,他在当兵期间有机会修习了绘画,获得较好的美术功底。随后的十几年里,他工作之余,陆续创作了不少作品。尤其是他在惠安边防部门工作时,空余时间就向当地的石雕大师请教、切磋。

  伴随雕刻技法的成熟,拥有数千件大大小小玉雕作品的他创作不断,如今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玉雕师,作品在第十六届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博览会等展会中,斩获金、银、铜等多个奖项。

玉雕师董锦灿在雕刻。 廖静 摄
玉雕师董锦灿在雕刻。 廖静 摄

  “对玉石雕刻的创作者而言,十分强调‘一相抵九工’。”如今,他对于玉石雕刻的“秘诀”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无论从形状的取舍、色彩的巧妙运用、纹理的灵活点化,都要认真地处理,想方设法挖掘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一个叫“花果飘香”的作品中,他针对翡翠毛料的形状和玉石的颜色情况,反复构思,并研究多种花卉的特征,最终选择了莲花、太阳花、百香果作为花篮中的主题花;而花篮里花藤穿插,疏密有序,可以看出他镂空雕技法的娴熟。

  切、蹉、琢、磨……深度挖掘翡翠雕刻技艺的董锦灿,注重技法之余,也用心研究中国文化内涵,努力提高作品的意趣。(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