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杨镰,永远闪烁在西域文化的天空

2016年04月04日 2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杨镰,永远闪烁在西域文化的天空
    2013年10月10日,杨镰被聘为新疆楼兰学会名誉会长(资料图)。 孙亭文 摄
2011年3月30日,杨镰与新疆奇台县领导及相关人员座谈(资料图)。 资料图 摄
2011年3月30日,杨镰与新疆奇台县领导及相关人员座谈(资料图)。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4日电 (记者 李德华)这两天关于杨镰因车祸不幸而逝的消息,在网上和微信上已传开,大家都由衷地惋惜,认识和了解他的人更是扼腕痛惜。他虽近70岁,但身材硬朗,在野外行走时,比随行的年青人还显得精神饱满。

  他是3月31日下午发生的车祸,4月1日中午,我接到新疆记协前任主席祝谦的电话,惊闻此噩耗,在当晚回新疆的飞机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天上午,在乌鲁木齐燕尔窝殡仪馆,我又见到了他夫人张颐青女土,并与100多人一道送别了我的良师益友杨镰。

  成就卓著的西域文化学者和传播者

  杨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西域学者。我认识杨镰不过10多年,但最早读到他的著作却有30年了。《贯云石评传》(1983年出版)是他早期研究西域文化的成果之一。这本泛黄的书籍,还珍藏于我的书架上。后来又陆续读了他的《千古之迷》(1983年出版)和《最后的罗布人》(1999年出版)。由于1995年我就和时任人民日报社新疆记者站站长祝谦在中国面积最大的若羌县境的米兰镇,见到过“最后的罗布人”,后来阅读此书时,对杨镰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本人也喜爱新疆的历史文化,因此也就萌发了结识杨镰的想法。

  第一次见到他是2005年。我们是一见如故。我还组织中新社记者通过中国新闻网、新疆新闻网和兵团新闻网多次报道过他。至此,他每年来疆几乎都与我联系。期间,又读到他陆续送我的《发现西部》、《生死西行》、《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和《黑戈壁》4本书。

  当时,他告诉我他正在写《杨增新传》,我也很期待。因为他的文学功底好,又善于田野调查,读他的书,有鲜活感,还能享受其文字的优美。2007年春,我去云南时专程前往红河州的蒙自县,去看杨增新的故居。期间我与《蒙自县地方志》主编交谈中,得知杨家有族谱,还得知杨之长孙女杨绍珍住天津。当年我出差到天津时还专门拜访了她,并告诉她杨镰正在写《杨增新传》。她对此很关注,我随后就与杨镰联系,并告诉他杨增新的墓就在北京昌平,杨镰颇为激动。后来在杨绍珍的指引下,杨镰去了杨增新墓。后来央视纪录片频道还播出了有关此片段的记录片。2015年,经过几番波折,新疆人民出版社终于出版了他的著作《守望天山——杨增新与现代新疆》。

  杨镰的父杨晦是文革前北大中文系主任,是著述等身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和作家。杨镰是子承父业,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专家。由于他与新疆的生死情结,使他对西域文化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其学术的研究。他对西域研究涉及范围广泛。由其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领导的悼词,和学术简历得知:他近百次到新疆,几十次在新疆做实地调查与研究,重点是新疆人文地理,同时涉及新疆探险史、绿洲文明、环境与资源等领域。以中外文献与实地考察结合,形成个人见解:有20多部专著,其中还有3部以新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特别是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组织、由他担任主编的“西域探险考察大系”等丛书,成为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一件“镇社之宝”。

  对新疆始终充满着激情

  他不仅对西域文化著书立说,而且在多部专题片和记录片中出镜介绍西域文化。其间,他还应邀到新疆多地演讲当地的历史文化,并极力推动当地的文化宣传和旅游事业。对此,他去的更多的地方可能要数位于天山中东段北麓的哈密、昌吉两地州。哈密的伊吾军马场,是他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昌吉州是他近10多年来新疆去的最多的地州。我都随他去过至少3次。最难忘的是,我随他一行两次去具有古城之称的奇台县。站在奇台南山半截沟石城子遗址的一大土包上,他仿佛看见了汉将耿恭率三四百官兵与匈奴上万将士,以寡抵众进行的疏勒城保卫战。2008年,我们准备以此拍摄一部中小成本电影,他还写了剧本大纲,我也请了专业编剧来此。但后因故,始终未能如愿。2011年秋,我随他一行还去了奇台北塔山中国军人保卫边防、与来犯者展开激烈战斗的遗址。这也圆了我30多年前第一次读到此史时,想实地考察的梦想。

  我深切感受到昌吉州几届领导,特别是几任常委、宣传部长对他都是热情有加,所以他到昌吉州地界,就像到了自已的家。

  此次不幸罹难,就是他应昌吉州吉木萨尔县邀请于31日上午演讲后,下午在前往参加翌日“伊吾四十天保战”英烈祭扫大型活动、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境的途中。使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却在今年清明于乌鲁木齐向他永远告别。

  他魂系新疆,也永远属于新疆。正如他的儿子在悼词中所说;他把青春、爱情、事业和生命都献给了新疆。

  他还有宏大的计划,也正值研究成果的高产期。他的不幸去世,也是新疆人文历史研究的损失。他对新疆人文历史的贡献,就像天山上的劲松,长青。

  匆匆草书此文,以示对杨镰老师的纪念。(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