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圆明园西洋楼成为北京首个公众考古场所

2015年06月13日 17: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于立霄)遗址发掘不再神秘,民众可在现场目睹考古全过程。圆明园内的西洋楼遗址作为北京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6月13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今天是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推广“公众考古”。“公众考古”通俗解释就是考古大众化,以开放的形式,让民众了解什么是考古。

  在西洋楼遗址考古现场,四周没有封闭围挡,仅设立简单隔离标志,民众可近距离目睹考古发掘全过程。考古专家先用小铲轻刮文物沉积泥土,寻找文物痕迹,再用刷子轻轻扫去泥土,文物轮廓逐渐变得清晰。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研究室主任张中华介绍说,此次对西洋楼的考古挖掘,主要是确定西洋楼遗址精准位置,了解文物遗址保存现状,计划在今年年底实施西洋楼海晏堂蓄水楼遗迹本体加固保护。

  文物部门将力争用3至5年时间,分期逐步开展圆明园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摸清圆明园遗址的整体格局、山形水系和遗址布局,推进圆明园大宫门景区、九州景区等重点区域的考古勘探与发掘。

  此次考古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进行,在现场具备必要的文物保护及安全条件前提下,游客可以参观并从现场的说明中了解更多的考古知识。

  据介绍,圆明园遗址启动“公众考古”在北京还是第一次,今后北京在积累并总结“公众考古”经验的前提下,对有条件的发掘现场将逐步尝试对公众开放。

  据记者了解,为配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已经启动了68处抗战类文物保护工程,包括宛平城、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房山蒲洼乡兵工厂旧址等,预计投入资金6800余万元人民币。(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