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家刘一达新书出版 为写书花费五年心血

2015年01月17日 1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作家刘一达新书出版为写书花费五年心血
作家刘一达
签字者为刘一达。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上官云) 17日,生命阳光文学社社长、作家刘一达携最新小说《传世猫碗》在北京举办读者见面会。在这部书中,刘一达以充满京味儿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故事。他透露,仅文章的一个开头,自己就反复写了40多遍,“慢工出细活,我想努力写一部精品。”

  刘一达是北京本地人,早年间曾在媒体任职记者,并被评为全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这一职务也给刘一达熟悉老北京的各类掌故提供了一定便利条件。1980年开始,刘一达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有多部京味儿作品出版。

  这其中,6年前的一次采访给刘一达留下深刻印象。他曾因故去采访一位杨姓工程师,进入院子大门,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在弯腰引火,十分诧异,“她与杨工程师生活多年,已经完全中国化。”而后来,有关单位要给夫妇二人换房子,也遭到了拒绝:杨工程师表示住在这里很好,院子普通,但却是当年纪晓岚给他的小妾所购住宅,“这也说明,习惯以后,让他改变原有生活方式很难。”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一些老北京的特色建筑也在逐渐消失。随之逝去的还有一些方言,比如“讲章儿”,“章”实际是“规矩”的意思等等,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准确讲出意思,刘一达对此却颇为熟悉,这得益他的早年经历。16岁,刘一达参加工作,厂里有着三教九流的人,甚至还有两个清末太监,耳濡目染,一些方言也随即印在刘一达脑海中,他很珍惜这些经历,“这些东西甚至不是上大学可以学到的。”

  “现在很多语言消失了,一些80后、90后确实已经不太懂得老北京的方言。”刘一达承认这个现状,但他表示,虽然传承比较困难,但有些事情如果不去做,这些东西可能会彻底消失,“记得以前我去一档电视节目,主持人与我是隔代人,提到‘拢火’、‘劈柴’等一些词的时候,已经不怎么清楚。那因为没生过炉子,没这些感受。”

  在这个角度来说,虽然看着情节简单,但《传世猫碗》堪称一本“生活大全”。刘一达为这部小说花费了五年心血,光成稿后删减的阶段就花去了一年时间,反复琢磨,文章开头就反复写了四十多遍才定稿。刘一达特别感慨:年轻时手头快,一晚上写四五千字,应付报纸一个整版没问题;但年纪渐长,心就应该沉淀下来,“现在的文学作品缺乏精品,要出精品,就得慢,正所谓‘慢工出细活’。”

  “以前为了写书,我闭关好几个月,手机都不开。”刘一达笑称,写东西既是乐趣,也是件痛苦的事情,“虽然我知道这部作品肯定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想尽我的努力写一部精品。”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