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通长江流域人才技术“流动”通道: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而上”

打通长江流域人才技术“流动”通道: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而上”

2020年12月17日 0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打通长江流域人才技术“流动”通道: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而上”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16日向记者介绍“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的工作原理。 朱晓颖 摄

  中新网镇江12月17日电 (记者 朱晓颖)人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长江流域,人才也要像江水一般,在上中下游地区“流动”起来。中新网记者16日在走访中发现,一些机构正尝试做这样的事:让长江流域的人才既能“顺流而下”,也能“逆流而上”。

  16日上午,“践行嘱托开新局”全媒体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江苏南京启动。该采访报道活动通过行进式采访形式,分3路深入江苏省13个设区市,采访报道各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服务“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基本实现现代化等方面的新实践、新成果、新奋斗、新风貌。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16日向记者介绍“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的工作原理。 朱晓颖 摄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16日向记者介绍“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的工作原理。 朱晓颖 摄

  一直以来,长江下游的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对人才有天然的吸引力。宏观上看,长江经济带创新的要素,基本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下游的南京、上海等地。

  “但要推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还必须把创新要素向上‘溯源’,引入上游地区。”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副主任孙安16日告诉记者。

  孙安所供职的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位于长江南京段的江心洲岛上,地理位置优越。他介绍说,该中心的目标定位之一,就是促进人才、技术、成果转化在长江全流域推动。

两个反应器中,液体、气体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气泡的界面、尺寸。右边的反应器中,气泡越小、气泡的总表面积越大,气体和液体融合就越充分,反应时间就越短,反应效率就能倍数级提高。 朱晓颖 摄
两个反应器中,液体、气体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气泡的界面、尺寸。右边的反应器中,气泡越小、气泡的总表面积越大,气体和液体融合就越充分,反应时间就越短,反应效率就能倍数级提高。 朱晓颖 摄

  目前这方面已有实例。例如,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平台上,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的“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有关技术成果已从长江下游“发源”,“蔓延”至长江中上游地区。

  上述科研成果可极大提升化学反应的效率,对沿江化工企业来说非常实用,能实现“一条龙”式降本增效: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缩小”生产设备体量、降低投入和生产成本、提高安全生产系数、减少对外排放。

  在南京市北部的六合区,中新网记者走访了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了解了这种名为“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的工作原理。

  研究院中,摆放着两组圆柱形的化学反应器。一个反应器中,透明的液体中有水泡不断从下往上翻涌。另一个反应器显得更为“安静”,其中有乳白色液体在上下交融,但看不出有明显的大气泡。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外景。 朱晓颖 摄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外景。 朱晓颖 摄

  “其实这两个反应器中,液体、气体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气泡的界面、尺寸。气泡越小、气泡的总表面积越大,气体和液体融合就越充分,反应时间就越短,反应效率就能倍数级提高。”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16日向中新网记者解释说。

  据张志炳介绍,这种技术,攻破了炼油、石化等化学制造领域关键核心装备“卡脖子”技术,将有关工艺成本降低了30%左右。

  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破解“重化工围江”难题。张志炳认为,该技术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目前,该技术在长江上中下游的二三十家企业已得到应用。

  “再如,绿色技术银行总部设在上海,我们已签订有关协议,推动国内外领先的绿色技术向重庆等上中游地区复制、延伸、推广。”孙安表示。

  孙安介绍说,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正尝试将单个科研机构组建为“集团军”,打通长江全流域的人才流动通道。

  截至2020年11月,该中心连接了19家境内外高校和2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集聚了近30名中外院士和千余名科研人员;2019年,合同科研总额超4亿元(人民币,下同),孵化企业508家,孵化企业年产值9.75亿元,累计申请专利1106件、软件著作权110件。(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