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个贫困村的“逆袭”奥秘

一个贫困村的“逆袭”奥秘

2020年07月16日 1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国减贫故事)一个贫困村的“逆袭”奥秘

  中新社广州7月16日电 题:一个贫困村的“逆袭”奥秘

  中新社记者 郭军

  “以前村里就业机会不多,年轻人只能到外地打工。现在村里有了加工厂,我们可以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庭。而且工厂待遇还不错,连隔壁村也有不少村民来打工。”在广东清远市连樟村“扶贫车间”,36岁的冯彩霞从流水线作业工升成了车间的生产组长。这个村里曾经的贫困户,如今每月能拿到近3000元(人民币,下同)的工资。

图为6月11日,连樟村村民走过一处标语。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王骏 摄

图为6月11日,连樟村村民走过一处标语。 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这家由清远市某投资公司捐建的“扶贫车间”主要进行玩具加工,招聘员工数量高峰时超过100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本村农妇。在这个“造血式”扶贫项目的帮助下,她们实现了“洗脚上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民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记者了解到,“扶贫车间”仅是连樟村这个曾经的广东省定贫困村近年来大力推动的众多产业项目之一。

图为6月11日拍摄的连樟村5G信号基站。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王骏 摄

图为6月11日拍摄的连樟村5G信号基站。 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在“扶贫车间”附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灵芝公园(仙草公园)、乡村振兴学院等一批扶贫项目逐渐建成,这些项目让连樟村形成了民众家门口就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的乡村振兴模式。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温室大棚内,记者看到,各种无土栽培的瓜果长势喜人。这个由碧桂园集团投资4000万元,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建设的示范园,集生产、示范、带动作用于一体,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大量土地租赁分红收入,还通过雇佣当地村民,为他们提供了又一份务工收入。

图为6月11日,村民在连樟村内整顿绿化。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王骏 摄

图为6月11日,村民在连樟村内整顿绿化。 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村民张顶娣在示范园工作一年多了。她操作着移动“升降车”,在大棚里来回穿梭,照料各种蔬菜瓜果的生长。科技给她带来的是与传统农业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如今她在园里工作,一天有130元收入。闲下来的时候,她还可以继续干家务活。

  连樟村还建立了村扶贫互助金和扶贫基金,引导当地金融机构为该村授信1亿元,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申请贴息贷款发展生产。

  在村委会的帮助下,50岁的陆奕和向当地农村信用社申请到5万元财政贴息贷款,承包了40亩地,扩大种植麻竹笋。他还结合村里配套的贫困户就业创业政策,整合资源,与村民合伙经营起一家育苗产业园。

图为6月11日,连樟村村民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温室大棚内劳作。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王骏 摄

图为6月11日,连樟村村民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温室大棚内劳作。 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2015年家里的收入只有1万多元。去年达到了15万元左右,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陆奕和高兴地说。作为一个六口之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他以前只靠种田、砍柴、外出打零工养活全家,生活过得异常艰苦。短短数年,他从贫困户变成了村里致富带头人,去年还在村里新建的乡村振兴学院谋得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月又增加了两千多元的收入。

  “全村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30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22491.77元,同比增长42.3%。”连樟村党支部书记陆飞红介绍说,目前该村已整体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人口户户都实现脱贫。而在四年前,这个地处偏远、产业匮乏的村子,人均可支配收入仅77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000元。

  今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近年来,在一系列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一大批长期贫困的中国乡村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如今,走进绿水青山环绕的连樟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村道旁一栋栋美丽的民房拔地而起;扶贫车间内,工人正忙碌有序地生产;村道旁的农产品售卖区,各种土特产品琳琅满目;连樟客厅(游客服务中心)前来参观的远近游客络绎不绝……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实现了向村美、人富、产业兴旺的“幸福村”的蝶变。(完)

【编辑:李霈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