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西藏海拔4200米试种车厘子成功

西藏海拔4200米试种车厘子成功

2020年05月29日 2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西藏海拔4200米试种车厘子成功
    图为德吉正在为果树剪枝。 张伟 摄

  中新网拉萨5月29日电 (张伟)“占尽风情向巴蜀,不负百果第一枝”,论及在中国栽培以“稀缺”“高端”标签傍身的车厘子(又称欧洲甜樱桃),不少人首推四川。近日,在北京市的对口支援下,这种对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都十分挑剔的果树,在海拔4200米的西藏拉萨尼木县乌米农业产业园开花结果。

图为尼木县首批进入膨果期的近300株车厘子树被尼木县各族民众认购一空。 张伟 摄
图为尼木县首批进入膨果期的近300株车厘子树被尼木县各族民众认购一空。 张伟 摄

  “个大、色鲜、汁多、味甜。”首批进入膨果期的近300株车厘子树被尼木县各族民众认购一空,虽然每株果树挂果量不一,但抽中认购签的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尼木县副县长、尼木县卡如乡党委书记王庆国祖籍四川成都,在藏工作18年的他感慨道:“非但品质不输内地,车厘子高海拔试种成功本身就是奇迹。”

图为尼木县首批进入膨果期的近300株车厘子树被尼木县各族民众认购一空。 张伟 摄
图为尼木县首批进入膨果期的近300株车厘子树被尼木县各族民众认购一空。 张伟 摄

  而这一奇迹的诞生离不开北京市对口支援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北京市各区县结合尼木县实际,主动融入“现代尼木三步走”总体布局,开创了以建设“高原生态田园综合体”为主要内容的脱贫路子。

  自1994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北京市已有九批援藏干部、援藏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奔赴尼木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累计投入援藏资金6.17亿元(人民币,下同),援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扶贫产业等项目80多个,有效缓解了尼木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尼木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图为尼木县民众采摘车厘子。 张伟 摄
图为尼木县民众采摘车厘子。 张伟 摄

  负责车厘子种植培育的尼木县“点对点”抓产业干部德吉告诉记者,尼木县自然条件较差,人均土地面积不足1.4亩,当地民众只能种植青稞等传统农作物,曾长期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北京市援藏项目的助力下,尼木县下定决心发展有机农业,引入车厘子等优质水果。

图为车厘子在海拔4200米的西藏拉萨尼木县开花结果。 张伟 摄
图为车厘子在海拔4200米的西藏拉萨尼木县开花结果。 张伟 摄

  “车厘子树非常娇气,温度高一点枝叶容易打蔫,低一点根系成长就会减慢。”德吉说,为不占用耕地,尼木县依托对口支援资金,并从本级财政资金中投入近400万元,合力在乱石滩上建起智能温室,更换土壤,采用智能排灌设施涵养水土,还从山东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由于没有经验,在尼木县车厘子种植项目一期试点过程中,当地干部与老百姓付出了很多辛苦。德吉说,2019年曾尝试借助蜜蜂授粉,但效果不理想,今年全部采用人工授粉,“那段时间我们从上午8点到晚上9点都泡在车厘子种植基地,就像照顾自己的小孩一样。”

  “车厘子树首次挂果一周之后,原本满树的果实落了一地,我以为是自己管理不善,特别自责。”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的德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尽办法翻书,查资料,咨询专家,“知道这是车厘子树正常的生理落果后,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德吉不但自己具备了车厘子试种经验,还从当地村民中培养了2名技术骨干。尼木县尼木乡聂玉村村民冲多拉姆就是其中之一,“在车厘子种植基地每天有100多元的务工收入,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车厘子种植技术,今后要承包1栋智能温室,挣更多钱。”

  据尼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米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张世杰介绍,尼木县已投入5284.57万元,建设车厘子种植项目二期,共有11栋智能温室,并从内地引进了美早、红灯、拉菲斯等车厘子树苗品种3000多株。

  该项目正常运营至全面挂果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300余万元。张世杰说,可带动尼木乡54户240余名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希望用实实在在的效益对民众形成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效应,最后在全县推广。“让西藏海拔最高的车厘子实现规模化生产,把销售市场从雪域高原开拓到全国各地。”(完)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