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中国石油驰援武汉医疗团队英勇战“疫”纪实

中国石油驰援武汉医疗团队英勇战“疫”纪实

2020年02月17日 12: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2月17日电 2月13日晚,华灯初上,夜幕下的江城,宁静安详。

  再过两个多小时,就要入舱了!

  这是张录录和她的队友们正式冲锋战“役”一线的时刻。目标地是刚刚改造投用、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武汉江岸方舱医院。

大庆石化职工医院院内二党支部为出征援鄂的医护人员加油鼓劲。王芳摄
大庆石化职工医院院内二党支部为出征援鄂的医护人员加油鼓劲。王芳摄

  尽管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坐在前往医院的大巴车上,看着车窗外冷冷清清的街道,街道上零星忙碌的环卫工人,及至楼宇间大屏上闪烁的“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时,张录录的眼泪还是忍不住夺眶而出。

  出发前,她和伙伴们一同剪掉了及腰长发。“头发短了可以再长,首要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全力去救治更多的人。”张录录所在的中国石油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先锋队,从请战集结到队伍组建完成仅用了5个小时。

  她们在心底许下了一个愿:等春暖花开,武汉一定能恢复到原来繁华活力的样子!到那时一定要留好长发,好好欣赏这座城市,拍好多漂亮的照片。

  是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是百万石油人最最迫切的期盼和诚挚祝福。

  到武汉去,到湖北去!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2020庚子鼠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春节。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也牵动着百万石油人的心。

  疫情就是命令。

  中国石油宝石花医疗集团迅速响应,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伍火速集结。

  请缨。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支援的赵莹莹认真填写重症监护记录单。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支援的赵莹莹认真填写重症监护记录单。

  1月25日,大年初一。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石油医护人员递交的奔赴武汉抗疫一线请战书,摞起了厚厚一沓。

  “我还年轻,没有太多牵挂。非典时是前辈们在守护我们,现在换我来!”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现在正是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请让我上。”

  大战当前,无需动员。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红红的手印摁得坚决而果断。

  来自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董婷婷作为中国石油首批队员,参加辽宁省医疗队,踏上了驰援武汉之路。大家摩拳擦掌,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和疫病过招,救治更多病患。

  正如网友在白衣天使出征消息后的跟帖所说:哪有什么英雄,哪有什么白衣战士,他们也是平凡人,也有家庭、父母、子女,没有生而英勇,他们只是选择无畏,成为一堵坚实的墙,站在我们和病毒之间!

  在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举行党员宣誓仪式。董婷婷在当天日记里这样写道:宣誓的那一刻,我仿佛走向了战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疫情来势汹汹,随着时间推移,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武汉市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医疗物资和人员极度紧缺。

  湖北告急!武汉告急!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保定宝石花医院、吉林市化工医院、甘肃宝石花医院等闻讯而动。石油医护团队纷纷请战,踊跃报名。

  ——2月8日,元宵夜。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援助倡议发出不到半小时,200多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随时接受调遣。1个多小时,来自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肿瘤科、急诊科等11名同志组成的医护队迅速集结。

  神经内科护士宋妍印象深刻。很多人是放下了碗里的汤圆就匆匆收拾行装出发了。“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一直在等待支援的通知,若有战、召必应。”

  ——2月9日,廊坊,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从早上8时接到上级部门紧急抽调护理人员通知,到下午1时医疗队组建集结。一支由5名骨干医务人员组成的突击队,从开始组织到赶赴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仅仅用了5个小时。

  “我是湖北人,让我去!”杨航是第一名请战者。做出驰援的决定,他没有告诉家里人。“我相信家人会理解,只是不想让他们担心。”

  队伍里年纪最小的董惠,是刚下夜班时收到赴一线的紧急通知,没有回家,就直接赶往集合地点。“我很幸运,能够第一批出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就是青春的主战场。”

  “在这个特殊时刻,将病毒挡在身前,把百姓护在身后。我会像战士一样去冲锋,不胜不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范晶晶踏上了她职业生涯的特殊战场——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用行动践行入党申请书上立下的铮铮誓言。

  作为医疗队队长,贺新竹甚至没来得及跟儿子好好道别,但她坚定地说:“穿了这身白衣,治病救人就是我的天职。相信儿子会理解,也会为我感到骄傲。”

  无论是远赴湖北一线,还是坚守企业驻地后方,一场与时间赛跑、跟病魔抢人的攻坚战正在展开。

  中国石油华北宝石花医院,短短一天半,3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成立党员先锋队,774名党员群众积极报名并庄严承诺。

  周露,26岁,四川宝石花医院肝胆外科的一名护士。

  面对疫情,怀孕24周的她:取消婚礼,取消婚假,参加战斗!“虽不能到疫情防控第一线,那我就顶班,坚守病房!”

  从除夕夜千里驰援,到元宵节紧急集结,中国石油已有39名医护工作者会师武汉,累计百余名医务人员战“疫”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的风暴中心。

  用生命托举生命!

  “越是吃劲关头,我们越是要守好阵地”

  医生俩字,是使命,也是承诺。迎“疫”而上,意味着最危险的逆行,最义无反顾的担当。

  为什么要冒风险到抗疫一线?队员们的回答出奇一致:“这就是我的工作”。

  轻描淡写,却震撼人心。

  对于杨航来说,6个多小时的首次入舱战“疫”,像陀螺一样高强度运转着,经受住了专业和体能的双重考验。

  由于江岸方舱医院刚改造好就投用,保洁员和后勤人员极度缺乏,杨航的很大精力还用于患者所有的生活护理与后勤保障,成了病区里的“多面手”。先是备好手消、洗手液等物资,在大伙下夜班脱隔离衣、防护服时使用;收拾大家摘掉的帽子、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手套、鞋套、靴套等医疗垃圾,清空垃圾桶;整理可重复利用的眼罩,浸泡消毒后,拿出晾干备用;饭点的时候负责给患者送饮食。

  和时间赛跑,跟死神抢人,队员们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的超负荷状态。护目镜起了雾,口罩勒出了深深印痕,防护服穿在身上不敢脱,无法吃喝,8小时不能上厕所,纸尿裤成了人人必备的“神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更多病人早一分钟接受诊治,就能为早日战胜疫情多带来一丝希望。

  来自呼吸科的范晶晶,首次进舱就遇到了难题。不是因为专业,而是因为语言障碍。由于凌晨接诊的一位老人讲方言,在发药、护理中,互相听不大懂,加之害怕担心,老人显得愈发紧张和焦躁起来。晶晶果断俯下身子,一边搂着老人肩膀轻轻安慰,一边找来纸和笔,通过书写告诉她服药的正确方法、频次和注意的事项,慢慢地老人平静放松下来。

  是啊,守望相助,推己及人,爱的语言从来都是相通的。

  晶晶也在总结反思,下一步的值班中,如何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用专业知识告诉她们,只要有信心,冠状病毒并不可怕,一定能康复。

  凌晨2时交接班,等脱防护服、做各种检查出舱,返回驻地消毒、浸泡衣服等,已是凌晨5时多了。大家才惊觉,事先准备的纸尿裤甚至一点没有派上用场。由于浑身出汗,防护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液已经把身体的水分无情“榨干”。

  2月3日,武汉天气放晴。

  这一天,对于已在协和江北医院战斗了一周的董婷婷来说,盼来了一个好消息:“家里来人了。”

  同样是在重症医学科,无话不说的好姐妹赵莹莹,参加辽宁省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被分配支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工作。

  这是相隔50公里的“会师”,虽不曾谋面,但也足足让她心底好一阵兴奋。当然,快要“弹尽粮绝”的她,也收到了莹莹从家里捎来的防护服、口罩、提高免疫力的药品等稀缺物资。

  尽管莹莹说得很委婉,但她知道,这是院里从捉襟见肘的资源里优先支援的。老家辽河油田的微信朋友圈里,大家用他们俩的名字打趣鼓劲。你看,“油田医院派出参战的两名护士的名字寓意深刻啊!董婷婷(停停)、赵莹莹(赢赢)。”

  是啊!所有人都在默默祈祷,无情的病毒能够快快停下来,美丽的武汉、伟大的祖国一定会赢!

  战“疫”打响了,这是一场拉锯战,更是一场持久战。然而,风险也无处不在。

  动脉采血本来只是重症护理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由于穿戴防护品,戴近视眼镜,加之由于身体不停地出汗,眼镜上全是水雾,董婷婷每次为患者采血找动脉血管,视线都要穿过多道“防线”。同时,由于手上戴了三层胶皮手套,采血时也不容易摸到动脉血管,还得小心由于视线受阻造成采血时手滑,针头不小心刺到手上。所以,每次采动脉血,都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好在经过多天的高强度磨合实战,她逐渐适应了戴着三层手套进行动脉采血,且一次成功率也大幅提高。

  我们一定会胜利!

  “一起战胜疫情,一起平安回家!”

  这是爱和希望与病毒的竞跑。

  在战斗的日子里,大家互相鼓劲,互相激励,收获着希望,收获着感动。

  2月14日,武汉,阴转雨夹雪。

  没有鲜花,没有团聚,赵莹莹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那是晚上在东院区病区时,由于穿的防护服有些大,所以走路时只能时不时用手提着拎着,一忙起来也就把这茬给忘了。忽然,听见有人喊自己,有点诧异地回头,原来是病区80岁的周爷爷。“姑娘,我包里有钱,你拿100元去买根腰带系上吧,要不影响干活。”周爷爷还一再叮嘱,不要买太贵的,买个便宜点的,因为用完后就得扔,要不然病毒会传染。

  莹莹说,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这阴雨绵绵的天气里竟然好温暖。担心弄花了护目镜,她强忍着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转。

  眼中有泪,依然坚守不退。病人的痛苦,他们痛在心里;白衣天使们的辛劳付出,老百姓铭记心中。

  2月15日,武汉大雪,气温降至冰点以下,空寂的街道被映衬得越发清冷。

  来自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的队员们却收获了一份暖人的惊喜。那是前天晚上,心内科护士陈亚庆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当地有人为医护人员捐赠紫外线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在私信里快速留言之后,便继续投入即将开始的雷神山医院开诊准备中。直到15日凌晨,还在忙碌的陈亚庆接到了一个武汉区号来电。对方告诉她,白天可能会有一台紫外线灯送到她们手中,具体还要看武汉当天的交通和天气情况。果不其然,下午,捐赠者带着紫外线灯如约而至。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亚庆抑制不住激动。“真的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把灯送了过来,而且带了一台备用灯,告诉我们交替使用更高效。”

  “捐赠者只说自己姓魏,说车里还有很多紫外线灯,得赶快送到其他医护人员手中。我甚至都没看清楚他的脸,感谢的话没来得及说出口。”这让陈亚庆颇感遗憾。

  纵有万般牵挂,依然初心不改。出发前,陈亚庆将她即将援鄂的消息告诉家人,因为爱人在国外工作回不来,她把两个孩子托付给母亲照看。“以前上夜班前,孩子总会抱着我哭闹、不让我出门,到最后不还是得走吗。这次就是时间长一点,他们应该能习惯。”陈亚庆说。在得知她要去武汉后,母亲一句话都没说,平静得让她特别内疚。 “你害怕吗?”“不怕,怕就不来了!”陈亚庆笑道。

  对于董婷婷来说,疲惫忙碌之余,心里也颇感欣慰踏实。儿子小杨清前几日来信了,信里说:“妈妈,我爱你。我知道,你在武汉好多天了,我很想念你。祝你身体健康,不被感染。我爱你。”她忽然觉得孩子长大了。

  从位于蔡甸区知音莲花湖酒店的医疗队驻地,到对口支援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4公里多,董婷婷和她所在的护理组战友们依然每天路过。但是,这几日,她忽然留意到街道两旁树木一团团的绿了,湖里的水涨起来了,似乎还有些枝头出现了含苞欲的放花蕾。春天来了!

  大家共同约定,“一起战胜疫情,一起平安回家!”

  待到长发及腰,待你平安归来,再看那繁华盛开。

【编辑:陈海峰】

产经频道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