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打造全球创新名城 2018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举办

2018年09月10日 16: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9月10日电 以“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聚集高地”为主题“2018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9月8日在南京举办,借鉴有益经验、集成多方思想,会议期间南京市领导与中外嘉宾互动交流,共商创新良策。

“2018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于9月8日在南京举办,参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商南京创新大计
“2018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于9月8日在南京举办,参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商南京创新大计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些意义深远的别称为南京带来的是不可复制的人文积淀,同样也伴随着沉甸甸的历史期许。2016年,南京GDP已突破万亿;2017年,南京GDP占江苏全省比重达到13%。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03家落户南京,其区域内经济引领作用正不断加强。

  然而在“不再以GDP论英雄”的当下,质量发展与可持续的经济动能已成为新时期城市管理者更为看重的方向。南京近年来陆续启动了“121”战略,“1”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2”是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中心,最后的“1”则是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坐拥53所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完善,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南京加码创新经济,摒弃传统工业思维,打造新型营商环境,为城市发展探寻新路径。

  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南京目前的发展情况。他提到,南京尽管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但南京科教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创新优势,南京科技创新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科技工作转型慢、新旧动能转化慢、科技成果转化慢、原创性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等。

南京市市长蓝绍敏
南京市市长蓝绍敏

  同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在此次会议中讨论“南京解决方案”,蓝绍敏市长提出了“如何打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如何更好地推动创新资源持续集聚”、“如何实现深度的跨界融合创新”、“如何更好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以及“如何使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更具竞争力”等五个大类、十余个具体问题,供参与者探讨。

  “‘三低一高’、加杠杆等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现阶段的创新发展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增加经济中的科技含量’。”如何使我国在全球产业的微笑曲线上向更高附加值的两端移动?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指出,我国已经有创新的意识,但高效率的落地实施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

南京市领导与中外嘉宾合影留念
南京市领导与中外嘉宾合影留念

  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同样提到了创新活动的风险问题及对于投资环境的高要求。他提出,“创新资源的流向则决定于哪里有更加适宜创新的市场环境,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创造一种吸引和聚集创新资源、并使其能产生更高效率的小环境。”他以深圳为例,介绍了不同城市的“小环境”对创新的影响。“建设创新型城市有两个重要条件值得重视。一个是建设领先的研究型大学,另一个要有更高的研发强度。”2016年,南京研发投入320.3亿,研发强度为3.05%,在国内排名第9,与深圳的4.2%,以及韩国、以色列4-5%的研发强度相比,仍有提升的空间。地方政府需要摒弃“大企业崇拜”的作风,需要将活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视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

  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从自己多年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经验出发,指出“基础研究”与“顶尖人才引进”对于创新的底层基础及支持性作用。“例如1984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如今为世界创造每年1000亿美元的市值。中国太过重视商业模式创新,但极容易被复制。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尖端科研和核心技术依赖顶尖人才,而吸引人才、进行创新城市建设,依赖的是创新文化。清华大学为了留住一流学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遵循国际惯例,实行流动制教授改革,行政治院、教授治学、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让教授有更多时间精力好好做研究和教学。”

  蓝绍敏最后强调,南京以“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全球创新聚集高地”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今天的市长咨询会,为南京今后的发展确定了新路径、凝聚了更多的支持。而南京未来的发展,更是需要一个更大的“朋友圈”,共同凝聚智慧,共商良策,为将南京构建为全球创新聚集高地,共同努力。

  此次市长咨询会从技术、人才、资本等多个角度为南京的创新发展打开了视野和思路,未来,南京在创新之路上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蓝绍敏市长总结时毫不讳言:“技术、人才、资本是用脚来投票的。”南京能否成为新经济新时代下的城市转型新样本,值得各界关注与期待。

【编辑:李玉素】

>产经频道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